開眼電影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Flowers Of Taipei - Taiwan New Cinema

延伸閱讀

在歷史的縱深之中,我們尋找...

「我們一直是靠這樣的志氣,活得抬頭挺胸理直氣壯的,不是嗎?」 小野說。

從過去到未來,從在地到國際,《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再重新檢視「台灣新電影」所帶給我們的滋養、薰陶、影響和啟發,除了電影美學本身的刺激與發展,更多的是在所謂台灣精神的認同與追尋,隨著更多本土議題與運動的迸發:反核四、反服貿、太陽花學運,我們看見民間與新世代力量的崛起,彷彿三十年前從文學論戰、民歌自覺、到新電影的勃發,時代在歷史的土壤與滋養上推進,「台灣新電影」所標示的,不只是那個時代的影像革命,或許更重要的,在於對台灣與自我的認同自覺。三十年過去了,究竟有什麼還存留?有什麼是現下的我們值得重新思考驗證的?在眾人忘卻歷史只往前看的此時,藉由電影的追訪思索,希望能從時代的經緯脈絡中,真正找到面對這全球化世界的瞬息萬變的立基點,找到屬於台灣的志氣與根源。

為了擴大視野與觀點,影片特別邀請了當年引爆「台灣新電影」的文化人小野,擔任影片總監製,並由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製作、旅法國策展人謝慶鈴導演,訪問國內外逾五十位重要電影工作者、影評人及藝術家,期待在此關鍵的變動時刻,記錄訪問各領域的電影人,受訪者包括當年「台灣新電影」的健將侯孝賢、柯一正、王童、吳念真,以及新生代魏德聖、陳駿霖,大陸導演賈樟柯、田壯壯、王兵、楊超,藝術家劉小東、艾未未、董冰峰,日本評論家佐藤忠男、影人是枝裕和、淺野忠信、三池崇史,法國名導阿薩亞斯、影評策展人東尼雷恩、馬可穆勒等等,從本土到海外,從資深到新銳,重新提出對新電影與台灣影像文化的探索。
所經歷的時代變遷、追尋夢想的堅持以及創作的能量及視野,也以影像拋出此時此刻的時代叩問。

所謂「台灣新電影」的精神,就是一種志氣,身體力行、創新求變、社會關照的意念,以及對於自我認同的摸索。而這樣的意念貫穿至今,未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