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127小時 127 hours

延伸閱讀

關於本片緣起

六天之後,他踏出大峽谷,帶來最不可思議的求生故事,敘述人類面對險境的求生意志有多堅強。

2003年4月的某個週五夜晚,廿六歲的艾倫羅斯頓開車到猶他州,準備利用週末在大峽谷國家公園痛快地登山。

六天之後,他踏出大峽谷,帶來最不可思議的求生故事,敘述人類面對險境的求生意志有多堅強。

許多人都聽過羅斯頓在野地如何度過這可怕的127個小時,他的手被大塊落石壓住,存糧與水都即將用盡,最後是他發揮極大勇氣才脫困。這些人都不免納悶:

在這個棘手的困難時刻,他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在這麼痛苦的情況之下,他怎麼還有求生意志?
為了活下去,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嗎?

這也是《貧民百萬富翁》製作團隊的疑問,導演丹尼鮑伊、製片克里斯丁寇森與編劇賽門鮑弗伊再度合作。在羅斯頓發人省思的故事中,鮑伊還看到另一個機會,也就是透過第一人稱的敘述,更能牽動觀眾的情緒,隨著羅斯頓從絕望到重拾求生意志,做出似乎不可能的決定之際,體會他的幻想、夢想、記憶、悔恨與靈感。

「我想帶領觀眾與艾倫一起進入大峽谷,並且在艾倫脫困之前,都要讓他們和他感同身受,」導演解釋道。「當然,我認為這是戶外求生的精采故事,然而背後還有另一個意外的層面。儘管艾倫活下來的故事相當不可思議,除了他自己有過人的勇氣之外,他還發揮了驚人的生命力,我們希望在大銀幕上捕捉到這一點。艾倫在峽谷孤立無援時,想到社會人群,因此才有這麼震撼的故事。」

鮑伊又補充,「人們聽到這個故事,通常會說,『噢,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種能耐。』但是為了這麼美麗的人生,為了一路走來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辦法活下去。我認為,艾倫那六天在大峽谷中突然徹底體認到生命的價值。這部電影要傳達的概念之一,就是他在峽谷時並非真的孤單無緣。表面看來,他的確是自己面對困境,但是他認識、深愛或渴望的人的精神都與他同在。這點才讓他咬牙撐下來,我們希望在片中傳達這份心情。」

鮑伊非常明白,他的目標似乎緣木求魚,「我們要拍動作片,主角卻動彈不得!」

男主角被卡在只有幾呎的空間之內,多半情節都在他腦中演練,怎麼會有動作可言?

「我有自信拍出在視覺與情感方面都讓人感到發自內心,並且深感共鳴的電影,觀眾絕對會沉浸在這個故事裡,就像艾倫迷失在峽谷中一般,」鮑伊說。

製作團隊認為,只有一個演員有足夠的說服力。「詹姆斯有非凡的技能,」鮑伊說,「而我們最需要這點,因為《127小時》幾乎是一人電影。不過詹姆斯的能耐不止於此,無論交給他心理或體力層面的挑戰,他都勇於接受。他飾演這個角色絲絲入扣,而且就某個程度而言,甚至完全融入角色,這部電影說的不僅是羅斯頓的經歷,也是法蘭柯的故事。」

鮑伊與鮑弗伊之所以這個案子有興趣,就是因為這個故事與先前的《貧民百萬富翁》南轅北轍。先前是在超大的孟買拍攝,這次則是在偏僻的峽谷,而且空間之狹小,幾乎僅容一人通過。

鮑弗伊表示,「上次是在孟買人群中拍片,四周大概有十億人,這次卻是附近毫無人煙,兩者大不相同,也是絕妙的挑戰。兩部電影截然不同,卻都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從《野性的召喚》到《攀越冰峰》等片都是描述人類在大自然中發揮極限,但是《127小時》還打破傳統,不只慶祝個人的勝利,也謳歌生命的可貴。

「艾倫受困之際,完全遠離人煙,卻也是在當時才明白,他其實非常重視他所丟下的親朋好友。這次意外讓他發現自己與奧妙生命的關係,愈發刺激他的求生意志。」

艾倫羅斯頓
丹尼鮑伊一聽到艾倫羅斯頓的故事,便把羅斯頓的著作寄給《貧民百萬富翁》的製片搭檔克里斯丁寇森,然而寇森坦承,他並非立刻就產生興趣。

「我放下書,心想,這個故事真了不起,不過肯定無法拍成電影…我也是這麼告訴丹尼,」他追憶。「然後丹尼送來劇本,雖然只有六頁,卻點出他要如何敘述這個故事,而且充滿絕妙的轉切鏡頭與畫面的點子。我看過之後立刻改變心意,說,『好啊,來拍吧。』這是敘述故事的莫大挑戰,但是丹尼找到辦法,利用第一人稱敘事,讓電影分分秒秒都不失刺激,又能讓人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記錄片製片約翰史密森(John Smithson)握有羅斯頓的電影故事版權,寇森到倫敦會見史密森,最後兩方達成協議,史密森也成了本片製作人之一。

鮑伊立刻著手寫完整的劇本,並且完成兩份草稿,才偕同寇森找上《貧民百萬富翁》的編劇賽門鮑弗伊。

艾倫羅斯頓毫無保留,他困在峽谷中曾想過自己可能身亡,便錄製遺言錄影帶給親友,他也大方與導演與編劇分享那段畫面。「那段畫面對我們或法蘭柯而言都有莫大助益,」鮑伊說。

羅斯頓表示,「和丹尼合作是不凡的經驗。他有洞察力又有創造力,此外也很明白這個故事有多私密。他在我們初次見面前已經做了許多功課,我也很感謝他把我當成團隊的一份子。無論重寫腳本、開會、與演員見面,他都很重視我的意見,頗令我意外。」

羅斯頓提供許多當時對抗死神的細節,從他如何用繩索入睡,到如何儲存尿液當水喝等不一而足。「我們希望忠實呈現艾倫受困的細節,」製片寇森表示。「因此我們找來當時他背包中的設備,同等量的水,同樣鈍的刀子,總之忠實將當時的求生方法搬上大銀幕。我們自認不可以也不應該竄改這些元素。」

「艾倫自認是獨行俠,然而他之所以想活下去,就是為了親友,為了人們,為了這個社會;我認為這是本片的主旨。艾倫在片中終於碰到救難者時,他說,『我需要幫忙。』沒錯,他需要,我們都需要。所以我們才是群居動物,」鮑伊說。

羅斯頓認為,鮑伊切入這個故事的角度正是把那六天搬上大銀幕的唯一方法。「雖然孤立無援,但是我試圖透過回憶、幻想,甚至靈魂出竅的體驗,重新與我深愛的親友建立關係。其實這種經驗相當詭異,因為當時我已經脫水,渴睡又絕望。這些外在因素不斷掀開我心裡的各個層面,最後只剩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羅斯頓說。「丹尼卻可以把這些經驗呈現在片中。」

羅斯頓自救脫困的那天對他而言的確是另一個起點。片中有個令人震撼的場景是艾倫本人的經歷,他當時曾在幻覺中看到不確定的未來,看到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電影拍攝期間,這個預言也成真,因為羅斯頓的長子來到人世。

這次的經歷,以及此事如何改變一切,永遠都會讓羅斯頓心存敬畏。「那是個分水嶺,我的人生就分為藍約翰峽谷之前,以及那天之後。那件事也是我此生莫大的福氣。」

詹姆斯法蘭科邁入峽谷

打從一開始,丹尼鮑伊就知道飾演艾倫的男主角必須與眾不同,不只要演技精湛,還要有過人的體能。這個演員不只要能一人獨撐全場,還得在非常狹隘的空間中工作,心理必須承受莫大壓力,還必須讓攝影機捕捉到他最原始的情感。畢竟當時艾倫一無所有,連移動的能力都被剝奪,只能檢視赤裸裸的自己,探索自己的渴望。

因此鮑伊希望男主角對艾倫的人格能有獨到的見解,此人必須熱愛大自然,有莫大的膽量,也要有自省的能力。詹姆斯法蘭科就有這樣的特質,而且還具備精采的演技,才能迅速成為他那個世代的實力派演員。此外,法蘭科最近攻讀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班,也已經申請到耶魯的博士班。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大自然,我很欣賞丹尼用完全不同於其他導演的方法拍攝。多數人會表現出大自然的緩慢步調,他則是賦予大自然某種精采的都會脈動與氛圍,」法蘭科指出。

「這個角色挑戰死神,而且艾倫一定明白,他有可能為了脫身而喪命。就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宗旨在於描述人們孤立無援,害怕痛苦之際,如何檢驗自己的生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