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破.天.慌 Happening (2008)

延伸閱讀

《破‧天‧慌》幕後辛秘

劇兼導演奈特夏馬蘭被公認為當代最優異的導演之一,他一系列叫好叫座的作品,除了有精彩的娛樂元素,且充滿了寓意的深邃層次,融合了懸疑、戲劇張力、幽默與細膩動人。

奈特夏馬蘭的劇本初稿已經很緊湊了,但當20世紀福斯加入這部片的製作,電影公司建議他還可以讓故事走得更遠,他們可以接受到讓電影列為限制級,儘管走進想探索的內涵,不需要有任何保留或疑慮。奈特夏馬蘭非常驚訝,但也為了這個建議所意味的創作自由大感激勵,讓他可以任想像力更為馳騁狂野。「當我想到這個,我就覺得這才真的是要作這個故事的方式,因為這是一個將碰觸所有禁忌的故事。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將《大法師》拍成普通或輔導級電影,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奈特夏馬蘭很喜歡放手把電影的效應作大,往往超乎人們的想像,這也成為他的創作標記之一,他的電影總是有最特別與轉折的結局。在他眼中,《破‧天‧慌》整個災難是在36小時急轉直下,進入第一個高潮,毫無任何迂迴,這讓觀眾簡直喘不過氣來。「我喜愛世界末日類型,因為我會覺得所有我寫的就像是在和觀眾下一盤勝負攸關重大的棋,觀眾有自己的期待,即使當我離開了棋局,這場比賽還會繼續下去。」

就像每一部之前的電影,奈特夏馬蘭對於《破‧天‧慌》也在心裡有一個想法,早在正式開拍之前,電影應該看起來怎樣,他已經打好了底。他身邊有許多優秀藝術家,都是之前合作過的伙伴,包括攝影指導藤本(Tak Fujimoto,有作品《沈默的羔羊》)、服裝設計貝絲海曼、配樂家詹姆斯紐頓霍華,以及一些新面孔,包括得過許多獎項的美術總監珍妮歐普瓦,由他打造起《破‧天‧慌》整個創意的調性,布置起一個會造成人的慌亂與焦慮的環境,風格簡潔,卻才足以看到事物原本的面貌。

電影中幾個主要室內場景是非常具有地標意義的費城30街火車站,這是紐約與華盛頓間非常繁忙的重要轉運中途站,愛略特、愛瑪、朱立安和潔西與上千人要逃離這座城市就從這裡啟程。美國國鐵Amtrak難得地開放拍攝包括車站大廳、走廊,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他們倉皇地一路逃上車,劇組對於可以在全美第二大忙碌車站實地進行拍攝甚感振奮,電影也捕捉了車站裡30年代至今的裝飾藝術設計。「這是那種你會走進去,驚呼『天啊,整個結構真是超漂亮啊!』的建築物之一。」羅瑞評論說。

就像電影其他部分,在車站時,臨時演員是很重要的環節。事實上,要將奈特夏馬蘭的想法付諸實現,臨時演員超乎想像地重要,他甚至逐一篩選,希望浩大數量的人群的整體感符合他對人潮戲的要求。他希望電影呈現出一種一觸即發的感覺,每個人互相之間都會影響,只要一有動靜,立刻會出現騷動,而在這個時刻,是所有人都爭相恐後想走,所以人群橫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階級…,包括老奶奶、企業主管、農人…大家都陷入恐慌。「有這些臨時演員,奈特夏馬蘭希望電影聚焦在不同的人所將開啟的不同故事線,而每個人有自己的味道,表現出一種既異質又具有相同人性的感覺,不管是誰,都受到威脅。」莫西說。

《破‧天‧慌》的聲音對奈特夏馬蘭而言和視覺一樣重要,他和負責音效的陶德麥特密切合作,以確認不管是細微或響亮的動靜都能對觀眾帶來衝擊。「奈特夏馬蘭是少數對聲音很敏銳與重視的導演。」奈特夏馬蘭對電影配樂同樣不遺餘力,他找來了長期合作的詹姆斯紐頓霍華,他們合作過《陰森林》,他最近的作品有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全面反擊》。編劇兼導演奈特夏馬蘭繼續說道,「以《破‧天‧慌》而言,我們談到了關於音樂的幾個概念,一個是要有種『波麗露舞曲』的感覺,音樂會持續拉升、拉升、拉升,直到將全部觀眾都捲進電影的漩渦之中。另一個是以打擊樂創造一種有點特異、不協調的感覺,有點像是原版《浩劫餘生》的氣氛,造成一種恐慌感覺,以及一股即將翻轉失序的味道。最後,詹姆斯寫了一首美麗的歌曲,讓電影整個更完整地驅動了。他也寫了最嚇人的大提琴主題,要傳達人性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