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 The Good Shepherd

延伸閱讀

關於導演勞勃狄尼洛

繼1933年備受好評的導演處女作《四海情深》後的第二部導演力作。勞勃一向對我國的對外政策,以及情報的蒐集工作深感興趣。

勞勃狄尼洛 解碼中情局

自1990年早期,勞勃狄尼洛即著手研究這個主題的相關資料,這也是他繼1993年備受好評的導演處女作《四海情深》後的第二部導演力作。勞勃一向對我國的對外政策,以及情報的蒐集工作深感興趣。製片珍羅森泰(Jane Rosenthal)如此表示。

然而,他感興趣的不是執導一部間諜遊戲的動作片,而是拍出一部能展現情報局實際架構,以及這一群藏鏡人如何不計任何代價控制我們世界的故事。

狄尼洛的一位友人知曉他對中情局的興趣後,為他引薦了曾在美國中情局服務三十年的米特貝爾登(Milt Bearden),貝爾登後來也成為電影的首席技術指導。這位前任情報員曾在八O年代中期主導過中情局在阿富汗的行動,他同意帶狄尼洛橫跨歐亞,進行一趟教育之旅,探索情報蒐集工作不為人知的領域。




從阿富汗的一角、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直到莫斯科,狄尼洛與貝爾登去了許多地方,獲取狄尼洛想在電影中呈現的資訊。在他們兩人研究的旅程中,狄尼洛變得對資訊相當保密,也不再輕信外人。《勞勃現在變得比我所看過的其他人都更能對中情局的人員感同身受,不只是我那個世代的情報員,更久遠前的人員亦然。》貝爾登說道:《我的原則就是:『不要做出任何會傷害或者置他人於險境的舉動,也不要讓現在的工作人員難做事。』》他如此表示。

艾瑞克羅素 原創電影劇本

狄尼洛對情報蒐集工作的著迷持續了好幾年,他才真正收到《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的劇本,由艾瑞克羅素所撰寫的原創劇本,談的正是美國中情局初創時期的故事,與狄尼洛私底下一直在醞釀的題材相同。艾瑞克羅素曾寫過許多成功又受歡迎的劇本,包括《阿甘正傳》、《驚爆內幕》、《叱吒風雲》與《慕尼黑》等電影,他創造出的故事巧妙地將刺激的間諜驚悚片元素融入這群創立中情局人員的日常生活中。




他的故事背景以美國中情局史上的重要事件為框架-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略服務處,以中情局在1961年時,未能圓滿達成豬灣行動任務的事件結尾。他的劇本檢視了美國中情局創始者當時的處境。《我對早期的中情局人員以及他們的來歷,都做了一番研究。》羅素表示。《幾乎都是耶魯大學骷髏會的成員。》這是個排外性強、由白人領導的長春藤聯盟上流階層,被視為美國最優秀與最有頭腦的人,主宰了整個國家機器。

事實上,這個極祕密的地下社團有多位引人注目的成員,包括美國現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他的父親--前布希總統(George Bush),他當上總統前,也曾管理過中情局--與他的祖父普理斯考特布希(Prescott Bush),甚至他在2004年總統大學的競爭對手凱瑞(John Kerry)也是骷髏會成員。羅森泰與狄尼洛都同意羅素以1939年被遴選進入戰略服務處的敏感年輕人艾德華威爾遜為主角的作法。製片們認為藉著威爾遜的故事,羅素挖掘出更多情報局的人性面。




羅素筆下的威爾遜,就是當時兩極化時代的產物,他自認是美國的良知與自由的捍衛者,負責與蘇聯周旋。身為反間諜行動的首腦,工作就是滲透到敵方的情報工作,並影響對手的感知能力。他也得知悉KGB的內部工作,以及掌握KGB手上擁有的美國相關資料。《我認為在九一一之後,人們會開始注意這個主題。》羅森泰表示。《正是敞開大門討論拍攝這類題材影片的時候。》製片考量到電影中的事件要力求真實,才能對觀眾與美國中情局的創立者負責。《這是一部混合真實事件與角色模仿的電影。》狄尼洛說道。《如果不將這些事件準確表達,就拍不成這部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