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海上焰火 Fire at Sea

延伸閱讀

關於《海上焰火》

2016年的《海上焰火》成為第一部贏得柏林影展最高獎項金熊獎的紀錄片,並入圍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是義大利南端的一座小小離島。也許你聽說過,關於它如何成為25萬非洲及中東難民渡海而來的一線希望,或關於2013年時一艘難民船如何在小島外海失火沈船,超過300具焦屍粉碎全世界的心。這些確實都是《海上焰火》訴說的悲劇,卻無法一語道盡它所著眼之處。

2013年以《一條大路通羅馬》(Sacro GRA) 成為第一位以紀錄片奪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導演,2016年的《海上焰火》更成為第一部贏得柏林影展最高獎項金熊獎的紀錄片,並入圍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義大利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 Rosi)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他形容《海上焰火》帶來的是一場蛻變。為了本片,羅西在蘭佩杜薩島居住整整一年半。海邊的廢棄小城裡,他交上了朋友,這些朋友的出現多屬意外,卻全成了鏡頭下的焦點,既是他眼中為蘭佩杜薩悲劇帶來嶄新視角的濾鏡,又是與他一起活出這部紀錄片的夥伴。旅程的尾聲,每個人都有些不一樣了。電影最後,小男孩Samuele不再成天以彈弓打鳥,而在一天夜?靜靜走到黑暗樹林裡,手撫著鳥兒羽毛,用旁人無法領會的語言開始了一段對話。向來偏愛手持攝影機的羅西,也在這部片中首次開始使用腳架,只為了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存在隱藏地更好。

對於世界,他們有了態度上的轉變。當Samuele第一次戴上眼罩,訓練自己的懶惰眼-因為習慣不去使用而失去部分功能的眼-以及當羅西在軍艦上第一次用攝影機面對死亡時,他們看見的世界都變了。懶惰眼遮蔽的世界,第一次浮現出來;那些骯髒醜陋痛苦悲傷,原本就在,只是我們選擇不去看。

悲劇在邊境的小島上來來去去,留下的空白、人心裡的洞,羅西用Fire at Sea這首歌下了註解。這首義大利歌曲,說的是二戰時英軍轟炸義大利船,船在海上成了一團火光。這是義大利的悲劇,但曲調歡快輕鬆地令人驚訝。在輕與重之間、生活與死亡之間,《海上焰火》悄悄燒著,燒在蘭佩杜薩的兩個平行世界之間,也燒在全人類選擇看見與不去看的世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