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鯨奇之旅 Everybody Loves Whales

延伸閱讀

《鯨奇之旅》卡司

除了波妮凱羅與湯姆凱羅,電影劇本還有其他真實人物。選角指導瑪麗蓋爾亞茲與香妮金斯堡,負責尋找合適的演員。

新面孔與老面孔:卡司

一、專業演員  

除了波妮凱羅與湯姆凱羅,電影劇本還有其他真實人物。選角指導瑪麗蓋爾亞茲與香妮金斯堡,負責尋找合適的演員。環保人士瑞秋克雷姆一角,不出所料演的是辛蒂洛瑞,她是綠色和平組織安克拉治辦事處的主任。有幾位演員先收到劇本,茱兒巴莉摩是其中一個,她和導演肯瓦皮斯合作過《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當時,茱兒巴莉摩正忙著剪輯她導的第一部電影《飆速青春》,卻馬上讀完劇本。這位堅強果決的環保人士,不惜犧牲生命保護環境,製作團隊馬上想到茱兒巴莉摩。茱兒巴莉摩很喜歡這個故事,它描述大家在十分艱困的情況下,共同完成一件事。她回想:「我當時人在棕櫚泉,忙著剪輯電影,快累癱了。

可是讀了這個劇本,整個週末我都忍不住告訴大家我多愛它。我希望我能參與演出。這故事很特別」。她說劇本感動了她:「一九八八年那一刻,大家先撇開自己的目標,暫時拋開過去與成見,共同完成一件偉大而善良的事,不張揚、但眾所皆知」。此外,茱兒高興能和肯瓦皮斯再次合作。「他是我合作過最棒的導演之一,他很會說故事,他能想到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他善於協調電影的各個層次,讓每個環節都有意義、有目的、有價值。他很負責,卻給演員莫大的自由,演員敢有話直說」。

導演肯瓦皮斯也很敬佩女主角。他說:「茱兒是我見過最有工作倫理的女演員。她做起研究,根本不知道累,拍攝期間完全投入。瑞秋的角色,愛製造麻煩、笨手笨腳。瑞秋的意見很有道理,但經常敗在個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態度,經常毀了她的愛情,所以不斷在愛情與工作之間求取平衡。這個問題,跟整個故事大有關聯」。一九八八年救援行動結束不久,就爆發艾克森石油漏油事件,辛蒂洛瑞率眾清理油污,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態度,和片中的瑞秋相似極了。因此,茱兒巴莉摩一簽下這個角色,馬上轉為研究模式,希望聯絡上辛蒂洛瑞。當時辛蒂正在緬因海岸推行風車農場計劃,兩位見了面,一拍即合。拍片前的那個夏天,兩人暢談救援經過,以及辛蒂洛瑞對環境的持續關懷。茱兒巴莉摩本人參與不少慈善事業,她說:「辛蒂洛瑞真的很支持環保。她風趣、真誠、堅強。

我覺得我必須充分瞭解她。那年夏天結束,我對她瞭若指掌」。接下來是男主角約翰卡拉辛斯基,他最家喻戶曉的是在《辦公室瘋雲》飾演吉姆哈伯特一角。阿米爾與貝格勒沒根據哪個真實人物,塑造亞當卡爾森一角,但這個角色是地方新聞人員的縮影,任務是呈現新聞報導的人情趣味。簽下這個角色,約翰卡拉辛斯基開始蠟燭兩頭燒,一會要拍影集,一會要往返安克拉治。不過,能和肯瓦皮斯合作,他覺得再辛苦也值得。他們兩人合作過《結婚糾察隊》、《辦公室瘋雲》。約翰卡拉辛斯基表示:「肯瓦皮斯很棒,除了這部電影,他還導很多影集,包括我第一次跟潘說我愛你(譯者按:潘是《辦公室瘋雲》的角色,受到約翰卡拉辛斯基飾演的吉姆哈伯特所追求)。

我的演員生涯一直有他,他用鏡頭看著我長大。難得有導演像他這樣,跟演員、跟整部片都很合」。製作團隊很高興由約翰卡拉辛斯基飾演亞當卡爾森,他是片中第一個發現鯨魚的人,並身陷三角戀情。高林指出:「約翰和茱兒巴莉摩、克絲汀貝兒互有好感,和導演肯瓦皮斯更是交情深厚。他為這部片當空中飛人,最後總算順利殺青」。茱兒巴莉摩一聽到製作團隊想找約翰卡拉辛斯基飾演亞當卡爾森,她就極力推薦。她說:「我從舊金山機場打電話給肯瓦皮斯,我在走廊大叫說,如果讓約翰來演,我願意做任何事。約翰很適合這個角色,他人正直、風趣、善良,亞當也是這種人。即使這部電影強調救援行動的環保與政治面向,我、約翰與克絲汀仍有三角習題的戲份」。洛杉磯電視記者吉兒吉拉德也是虛構角色。

編劇發現一九八八年到巴羅採訪的記者,都穿不暖、吃不飽,甚至無處可住。製作團隊很快就決定請影視雙棲的克絲汀貝兒飾演吉兒,吉兒是年輕有抱負的記者,不惜一切只為報新聞。肯瓦皮斯說:「北極很冷,克絲汀飾演的洛杉磯記者裝備不足,當然水土不服,其他記者也沒好到哪去。當時採訪鯨魚的記者,從沒遇過這種天氣,氣溫經常都只有華氏40~50度(譯者按:攝氏4~10度)。巴羅鎮設施不足,只有一家旅館,那些記者過得怎樣,可想而知了」。資深記者懶得跑動物新聞,但吉兒想試試。克絲汀貝兒懂得箇中原因,她說:「吉兒一直想當記者,幸好她有鬥志,才能在男人世界嶄露頭角。對她來說,鯨魚新聞是她出人頭地的大好機會,她比其他人更早把新聞寄給上司。但她抵達巴羅,才發現天氣超冷,衣服帶得不夠。她和亞當都很有抱負,兩人有一段小曖昧」。

約翰卡拉辛斯基和克絲汀貝兒本來就認識,克絲汀參與演出,加深兩人的友誼。約翰卡拉辛斯基說:「很開心這部戲能和克絲汀合作,認識她真好,她活力十足,人很風趣、親切、敬業」。這三個角色定案不久,其他主角也選好了。凡妮莎蕭飾演凱莉梅爾,是白宮執行秘書,後來和波爾上校結婚。德莫麥隆尼飾演波爾上校,是阿拉斯加國民兵的司令官。提姆別克尼爾森飾演派特拉法耶特,是國土野生動物管理人員。至於石油大亨麥格羅,由資深演員泰德丹森飾演。德莫麥隆尼和凡妮莎蕭飾演的角色,跟湯姆凱羅、波妮凱羅本人極為相似,一九八八年,湯姆是國民兵的司令官,波妮是白宮執行秘書,兩人因打電話而結識。波妮凱羅後來定居安克拉治,並擔任本片的技術指導。凡妮莎蕭回想到:「我本來不知道波妮定居阿拉斯加。有一天製作團隊問我想不想和波妮討論劇中角色。我和她花了無數時間,一一討論她和湯姆的相處經驗。她的愛情故事有著好萊塢結局。他們打完那些電話,真的就到華盛頓特區結婚了…電影完全沒誇大。後來,我和她變成好朋友,最後一場戲,我站在冰上,戴的是她的帽子,穿的是她的外套」。

德莫麥隆尼飾演國民兵,他最喜歡在直昇機拍戲,有軍事人員陪同。他很多戲份都在安克拉治週邊的軍事基地拍攝。本片請了不少士兵擔任臨演與直昇機駕駛。德莫麥隆尼解釋:「我在片中,要用兩架起重直昇機拖一艘運輸船,原本要幫鯨魚開道,但運輸船太重,越不過重重冰雪。波爾上校判定任務失敗,開始想別的辦法。最後,這場考驗讓他遇見一生的摯愛」。德莫麥隆尼與凡妮莎蕭的角色,完全按照真實人物打造;至於提姆別克尼爾森與泰德丹森的角色,綜合好幾位救援人士的特徵。尼爾森飾演的派特拉法耶特,主要以一九八八年巴羅三位野生動物管理人員為範本。尼爾森解釋:「肯瓦皮斯和編劇把這些特徵集於一身。

巴羅野生動物管理部門一般編制三人,但本片只安排一人。他周旋在茱兒巴莉摩與阿拉斯加捕鯨人之間,他捍衛捕鯨人的利益,覺得這是野生動物管理工作之一;他也是生物學家,關心生態系,所以也支持綠色和平的觀點」。飾演和環保勢不兩立的商人,對泰德丹森並不容易,他本身很關心海洋環境與水質安全。一九八七年,他成立「美國海洋組織」,協同洛杉磯居民,阻止二手機油倒入排水溝,以免污染太平洋。「美國海洋組織」最近併入國際水資源倡議團體Oceana,泰德丹森擔任董事。丹森說:「我很反對在近海鑽井」。幾年前,泰德丹森為了油井問題來到阿拉斯加普魯赫灣,試圖找出支持者和反對者的共通點。丹森回想到:「對手要我們別再反對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鑽井計劃,我們當然不聽,後來我們想到合作的方法,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演我的對手,感覺很棒。飾演麥格羅真的很好玩」。配角有詹姆斯勒格羅飾演卡爾虎金,羅布里格飾演阿丁葛羅瓦基。

這兩個角色和真實人物葛瑞費里恩及其舅子里克有點出入。這兩位明尼蘇達人主動提供他們發明的除冰機。此外,史蒂芬魯特飾演阿拉斯加州長哈斯寇,這是虛構人物;約翰麥克希金斯飾演自視甚高的洛杉磯電視記者魏斯漢卓克。布魯斯阿特曼飾演白宮幕僚長,麥克加斯頓飾演波特貝克佛,這位記者在冰上弄壞播報器材。蘇聯破冰團團員迪米崔、尤里,分別由馬克伊凡諾、史蒂芬克比西克飾演,而席亞威漢飾演領航員康拉德。

二、阿拉斯加原住民與配角

導演肯瓦皮斯和阿拉斯加兩位選角指導,黛博拉席爾、葛瑞絲歐倫,一敲定專業演員,馬上尋找適合的阿拉斯加原住民,飾演主角伊努特人。他們跑遍阿拉斯加州舉辦試鏡,南起朱諾林區,北至北極圈外。阿拉斯加原住民的角色,主要有捕鯨長羅伊、長者馬立克以及十一歲的孫子納森,其餘有不少小角色與臨演。

「我設法在阿拉斯加拍攝《鯨奇之旅》,因為想找原住民飾演巴羅的伊努特人。我們找來真正的捕鯨人,也找來不少事發當時的參與者。我想好好詮釋伊努特人,忠實呈現伊努特文化,盡量別自以為是或過度美化」。原住民角色主要是巴羅的伊努特人,但演員有的是庫皮克人、阿留申人、優皮克人。

黛博拉席爾說:「我們先到巴羅試鏡,剛好碰上捕鯨節,激發不少靈感。接著往南走,來到安克拉治、朱諾、夕卡、荷馬、費爾班克斯,有幸參加『愛斯基摩人暨印地安人世界運動會』。後來北行,來到貝瑟、寇茲布、諾姆。我們真的是阿拉斯加走透透」。別的民族要飾演片中的伊努特人,確實不簡單。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葛瑞絲歐倫解釋:「有的演員不是伊努特人,卻有心把伊努特人演好,把自己的文化隱藏起來。他們看到阿拉斯加人演阿拉斯加人,就很興奮,全都卯起來研究伊努特人的文字與歌曲」。

首先,肯瓦皮斯要找到三位素人演員,飾演馬立克、納森與羅伊,還好有找到三位阿拉斯加人,分別是約翰平嘉雅、約翰恰斯、艾瑪卡史溫尼,他們都沒演過電影,但積極學習。肯瓦皮斯表示:「我們選的阿拉斯加人,多半沒演過戲,但都有演戲天份。我們竟然還找到真正的捕鯨人飾演捕鯨船長,真正的長者飾演長老」。飾演馬立克和納森的演員,找了好幾個月,幾百人參加試鏡。

黛博拉席爾說:「淘汰到最後,每個角色只剩60個人選,最後從阿拉斯加西部找到出色的演員約翰平嘉雅,飾演馬立克」。約翰平嘉雅沒演過電影,只有舞台經驗,當過舞者與老師,目前在家鄉貝瑟附近的村莊講授當地文化,他覺得飾演這個角色,能夠讓世界瞭解他的民族與生活。約翰平嘉雅說:「我們沒有消失,甚至還蓬勃發展。一萬年前,我們就住在這裡,至今還保留傳統,努力求生。我們希望伊努特人永遠存在,也希望世界看見我們。

這部片正好能團結所有伊努特人」。約翰恰斯飾演固執的捕鯨人羅伊,片中和瑞秋針鋒相對,瑞秋質疑他們悠久的捕鯨傳統。恰斯是寇茲布人,住在北極圈北方的小鎮,沒有演出經驗。他一直在家鄉打獵維生,他說:「海洋是我們的菜圃,苔原是我們的超市,這裡交通不便,商品都從底下48州空運而來,價格很高,只好打獵維生。我們和大自然和睦相處,因為它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另一位虛構人物,是阿拉斯加長大的男孩納森。祖父想教他伊努特人的風俗習慣,十一歲的他反而和亞當感情很好,沉迷西方文化,讓祖父很頭痛。高林說:「納森可以柔化亞當這個角色,讓故事更貼近青少年,讓本片更加溫馨」。

選角指導千辛萬苦才找到飾演納森的演員。到了決選階段,艾瑪克史溫尼才參加試鏡。他說:「夏天我和家人到西班牙度假,然後到科羅拉多州露營一個月,我回阿拉斯加的時候,剛好來得及試鏡。我媽寫email叫我們去試鏡,我緊張好幾天。後來有一天,我爸跑來學校告訴我,我中選了」!艾瑪克史溫尼的媽媽有純正的原住民血統。選定納森一角,製作團隊總算鬆了一口氣。麥克舒格說:「我們看到艾瑪克的試鏡畫面,看他唱歌說笑的樣子,就決定他了。他對角色與故事瞭若指掌,才能演得這麼好。不過,他畢竟留著阿拉斯加的血,對他來說,第一次獵馴鹿還是比演戲有趣阿」。

另外,一九八八年參與救援行動的人都還活著,製作團隊參考這些人的回憶修改劇本。臨時演員茱莉哈斯奎,在片中飾演記者,一九八八年,她是第一位在巴羅作現場報導的記者。發明除冰機的葛瑞費里恩,也親臨拍片現場,第一位傳出鯨魚照片的攝影師比爾赫斯,也來到片場。就連《拯救鯨魚》的作者湯姆羅斯,也來觀摩我們搭建的巴羅鎮場景。德莫麥隆尼親自拜訪阿拉斯加國民兵,瞭解劇中角色的真實生活。現任北斜坡縣縣長愛德華伊塔也有參與一九八八年救援行動,也親臨拍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