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鯨奇之旅 Everybody Loves Whales

延伸閱讀

《鯨奇之旅》製作

《鯨奇之旅》最艱鉅的前製工作在紐西蘭完成。破窗器視覺特效公司位於奧克蘭的工作室,正忙著打造三位主角。製作團隊請破窗器公司精心製作三隻灰鯨道具,造價高昂。

鯨奇之旅》最艱鉅的前製工作在紐西蘭完成。破窗器視覺特效公司位於奧克蘭的工作室,正忙著打造三位主角。製作團隊請破窗器公司精心製作三隻灰鯨道具,造價高昂,編劇將其命名為弗萊、威瑪、斑斑。紐西蘭特效大師賈斯汀白金漢與麥克拉森,負責營造視覺效果:灰鯨一定要看起來栩栩如生。製作團隊早就注意到,破窗器公司幫二○○二年強片《鯨騎士》作過鯨魚道具,十分逼真。白金漢說:「我們公司負責模型,麥克拉森負責電子動畫、機器人技術、水力學。

製作團隊打電話來,希望我們製作三隻鯨魚,我聽到就很興奮」。肯瓦皮斯最擔心鯨魚模型不逼真:「鯨魚一定要栩栩如生,我希望演員摸得到道具。我們看了受困鯨魚的畫面,研究鯨魚的動作。我們並不打算擬人化,但每隻鯨魚都有特殊標記,觀眾才有辦法分辨。灰鯨的表皮凹凸不平,漂亮極了,討人喜歡」。製作團隊還要打造鯨魚池,容納鯨魚道具,方便道具移動。肯瓦皮斯說:「冰原場景搭好,地下安裝水箱,放入鯨魚道具。鯨魚會浮出水面,不一定從哪個方位。真是如假包換的科學工藝,好用極了」。

為了貌似一九八八年的三隻灰鯨,鯨魚道具作了最後裝飾,加上藤壺(譯者按:寄生在鯨魚身上的節肢動物)、傷疤。白金漢說:「我們看了不少新聞畫面,研究鯨魚的長相與動作。先掌握鯨魚的體型,再來雕塑鯨魚頭」。白金漢與拉森想到活動平臺,能在水中移動,輪流讓兩隻鯨魚浮上水面。周圍還有控制平台,這和水力學有關,主要是確保攝影機拍得到鯨魚浮出水面。

白金漢負責製作逼真的鯨魚頭,拉森忙著設計內部電子裝置。白金漢說:「最傷腦筋的是,這些道具成天泡在水裡,恐怕會結冰或變質,於是我開始尋找合適的素材,希望鯨魚頭撐到拍攝結束」。製作過程歷時四個月,最後還越過太平洋,從紐西蘭運到安克拉治。拉森表示:「三隻鯨魚在紐西蘭通過下水試驗,放進貨櫃,運往阿拉斯加。我們只祈禱運送順利,還好沒發生問題。一到阿拉斯加,我們在冰原場景挖好鯨魚池,把鯨魚放入水中。我不得不說,鯨魚浮出水面的時候美呆了」。

阿拉斯加原住民約翰平嘉雅本身是捕鯨人,一見到鯨魚道具感覺都來了,演得特別好。約翰平嘉雅說﹔「那些鯨魚讓我第一次拍片也不怯場,沒想到弗萊、威瑪與斑斑這麼逼真」。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期待見到鯨魚道具,但沒想到這麼像。約翰卡拉辛斯基說:「一看到鯨魚,我呆住了,作得好細緻,簡直像藝術品。

鯨魚變成這部片的核心與靈魂」。茱兒巴莉摩也說:「我有一次類似的經驗,那就是拍攝《E.T.》。我能摸到逼真的道具,這種感覺與互動無與倫比。你在冰上撫摸這些鯨魚,就像摸到真的鯨魚。道具做得很美,讓我很有感覺」。茱兒巴莉摩和鯨魚一起游泳的戲,她穿上潛水裝,沉入水中。當天下著毛毛雨,她到舒渥附近的「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的密封水箱拍攝。她回憶起:「我根本不管水溫多低了。跳入華氏四十度的水(譯者按:攝氏4度),即使穿潛水裝,頭都像刀在割,腦都快停止了。但我希望肯瓦皮斯拍好這一幕,因為這是本片的高潮」。

重現一九八八:拍攝地點與場景

  搞定鯨魚道具,加上天公作美,製作團隊開始在安克拉治挑選拍攝地點,搭建拍攝場景。預計先搭設小場景,像公寓、辦公室,製作團隊才能爭取時間調整巴羅冰原的場景,畢竟拍攝後期都在這裡渡過,如果天氣變冷下雪就更棒了。

一、在阿拉斯加拍攝

肯瓦皮斯建議在阿拉斯加拍攝,這背離目前的拍攝趨勢。不過,阿拉斯加剛推行拍片獎勵計劃,比起加拿大、美國西北部更有經濟優勢。肯瓦皮斯說:「《鯨奇之旅》完全在阿拉斯加拍攝,大概創了紀錄。從很多層面來看,阿拉斯加開拓我們的視野。製作團隊選擇拍攝地點,經常考慮風景美不美,而我選擇阿拉斯加,是為了別的:我想拍到真正的阿拉斯加人。如果我們告訴環球電影公司,到阿拉斯加拍攝是為了找到合適的臨演,一定沒人相信,但這是真的,這樣觀眾才會相信這部電影。

電影出現的面孔,必須是阿拉斯加人。想找伊努特人,只有到阿拉斯加。他們的面孔就是最美的拍攝景觀」。拍攝團隊支持導演的看法,最後決定在繁忙的安克拉治拍攝。麥克舒格說:「放棄外景攝影棚,跑到阿拉斯加,是要營造全新的感覺。肯瓦皮斯推薦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他選得真對,我們在那裡拍攝順利」。雖然製作團隊想貼近事實,但不可能千里迢迢到巴羅拍攝。安克拉治比巴羅南方,兩地相距幾百浬。安克拉治是現代城市,居民有30萬人,集中在阿拉斯加中南部海岸,安克拉治氣溫比較高,在當地有「香蕉帶」之稱。肯瓦皮斯說:「巴羅鎮塞不下這麼多工作人員,所以我們從來不考慮。況且那裡會冷到失去知覺。安克拉治才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要在安克拉治找到合適地點,搭設巴羅的場景。可惜安克拉治群山環繞,選擇不多,只有幾處看得到地平線,看不到山脈。刪除難以到達、物資缺乏的地點,最後選擇離安克拉治市中心不遠的地方,附近有泥灘,看得到地平線。

這個地點位於鐵路用地,鄰近安克拉治市中心,不僅有空間搭設冰原與巴羅鎮的場景,還有地方停車、堆放器材。製作設計尼爾森寇茲說:「我們要拍到一望無際的海,而這裡能看到清楚的地平線。我們需要空間挖鯨魚池,為了安全起見,洞要挖大一些」。寇茲和工作人員挖了才發現:一九六四年安克拉治大地震留下不少廢棄物。寇茲說:「安克拉治顯然把一九六四年的殘骸掩埋於此,我們挖到床墊、油箱、鐵道枕木與木頭,所以挖的時候要很小心」。

二、其他佈景與當地人
  
肯皮瓦斯、寇茲和工作人員煩惱怎麼找到一九八八年的採訪器材,而且要夠多──有冰上報導的記者,還有洛杉磯、紐約市、安克拉治、巴羅電視台場景。寇茲回想到:「我們需要3/4吋載帶包裝機、年代久遠的混音器,甚至IBM Selectric打字機。我們租下安克拉治銀行大樓的一層樓,搭建NBC晚間新聞的攝影棚,完全從紐約洛克斐勒大樓照搬過來,貼上NBC標誌,擺好控制台與攝影機。甚至還翻新電梯」。

安克拉治沒有現成的攝影棚,只好在倉庫搭幾個小場景,包括白宮簡報室、洛杉磯新聞攝影棚、蘇聯破冰船內部、亞當的公寓等。還好阿拉斯加國民兵借我們飛機棚與裝備,包括罕見的舊型直昇機。寇茲解釋:「我們需要Skycrane直昇機,現在很少見,但阿拉斯加國民兵的軍械庫剛好有,已經退役了。我們很幸運,從廢物堆找到一九八八年出勤的那架飛機,重新粉刷以後,就好像還在服役」。服裝設計雪康麗芙談到:「我請一些原住民縫製戲服。她們縫了好幾套捕鯨服,我也跟她們買不少毛皮,觀察她們怎麼製作服裝,怎麼把毛皮用得一片也不剩。

他們的文化很愛物惜物。我從她們身上學會用貂熊皮作衣服,那種材質不會受潮;她們的冬衣,通常是祖先留下來的。這裡很多東西,都是她們從家裡帶來的」。午餐時間,選角指導葛瑞絲歐倫還安排表演節目,邀請阿拉斯加原住民舞者與音樂家吟唱民族歌曲。

迎向海洋:特效與視覺特效

肯瓦皮斯的團隊運用不少視覺魔法,把安克拉治打造成巴羅,重現受困鯨魚的時空。幕後一群神乎其技的藝術家與視覺效果大師,營造出不同凡響的視覺饗宴與觀影氣氛。

一、北極圈的特效

特效統籌約翰卡辛幫忙監督鯨魚池的開挖工作。靠近海岸線,所以地基要穩,水要抽出來。約翰卡辛說:「工人都覺得很難。先抽乾地底的水,放入水箱,周圍用水泥封住,再用濾水器清潔水質。這種工程通常花幾個月,但我們幾週就完工了。差不多是一個12萬5000加崙的游泳池」。鯨魚池周圍是冰原,覆蓋厚厚的永久結冰層,但安克拉治秋天氣溫不低,不時需要補冰。寇茲說:「安克拉治十月的氣溫,平均華氏37度(譯者按:攝氏3度),這樣冰會融化。我們只好利用多種材料,營造永久冰層的感覺。先鋪上足球場用的白色塑膠布,灑上海砂、碎紙,最後是碎冰。

我們拍了好幾個月,一片雪白的景象,一直撐到拍攝結束」。拍攝期間,卡辛的特效部門要不斷製造冰塊與雪。工作人員每天開著雪花製造車,把大量冰塊磨碎,從塑膠管均勻灑在冰原。特效總監笑著說:「安克拉治很難買到冰塊,我們先跑去費爾班克斯買,後來安克拉治的店家才把店裡的碎冰機改成製冰機。

我們竟然到阿拉斯加造雪耶!很奇怪吧」?最後鯨魚會通過好幾個呼吸池,游向大海,一個洞要作好幾個洞用。挖好數個相似的洞,需要好幾個月,製作團隊想出新的點子。寇茲說:「我們決定製作大小不一的蓋子,把洞縮小,同一個鯨魚池從此有多種用途,冰原場景又能維持原狀。這很重要,因為省下搭建時間,也解決拍攝角度的問題」。

二、阿拉斯加巴羅的視覺特效

拍攝冰原,需要一望無際的海平面,但拍攝地點只有一半區域看得清楚海平面,所以拍攝期間,鋪滿了白色帆布與綠色屏幕,方便電腦動畫製作。看起來就像漫無邊際的苔原,也方便約翰貝利拍攝。巴羅海岸線有五十浬,視覺特效總監約翰海勒必須拍好背景片,插入每個畫面。海勒說:「背景片在巴羅等地拍攝,十分相配,全片採用同一套攝影資料。我們還運用接景技術,營造出苔原般、巴羅冰洋般的壯麗場景」。巴羅鎮的場景如法炮製。

寇茲只搭建幾棟建築物,有些像餐廳、旅館,只搭了正面。這時靠多角度拍攝,就會看起來比現場大。寇茲說:「我們想重現一九八八年巴羅鎮艾維克街的街景,搭了世界之頂旅館的正面,原汁原味,裡面有四十二間房間。旅館隔壁是阿米哥墨西哥餐廳,代替原本的佩普餐廳。油漆與建築風格都盡量貼近原貌。巴羅沒木材,所以房子通常在別處建好再運過來。苔原也建不好房子,所以巴羅組合屋居多。巴羅鎮的場景,全部集中在一角,才不會遮到一望無際的海平面。而且片場離安克拉治市中心只有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