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恩德培行動 7 Days in ENTEBBE

延伸閱讀

關於製作

在視覺、服裝和攝影各方面,我們希望這部片看起來像是在1970年代當時拍攝的,而不是在回顧那個年代。

經過一系列嚴謹的歷史考究,編劇終於完成《恩德培行動》劇本。而製片們需要找一位既有能力詮釋複雜情節,又能打造出懸疑壓迫感與精采動作場面的導演。最終他們聯繫上荷西派迪夏,他曾執導過多部獲獎的紀錄片,以及數集根據真人實事改編的熱門電視影集《毒梟》。

本片製片之一的凱特索洛蒙說:「我看過荷西的《174公車劫持事件》,講述巴西公車劫持事件,是部拍得非常驚心動魄的紀錄片,從頭到尾都讓人如坐針氈,無法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十分扣人心弦。我早就想找他合作了。」

另一位製片人提姆畢文在看過荷西派迪夏先前作品的拍攝風格與其中的影像力量後,便認定他就是執導《恩德培行動》的最佳人選。他說:「荷西的作品很有爆發力和遠見,從他的驚悚片《精銳部隊》以及他執導的幾集《毒梟》就能看出來。像《恩德培行動》這樣的電影,所要找的絕非是個只會穩穩地操縱攝影機的人,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夠靈活運用鏡頭語言的導演,並確保每一場戲都能充滿力量。」

力求真實
荷西派迪夏希望能精確地呈現這部片中所描繪的事件,他說:「我認為細節方面要盡量做到鉅細靡遺。我們找了許多事發當時在場的人談過,包括五、六名參與突襲的士兵在內。我們所做的是直接與目擊者對談,而不是只有詢問人們「聽說」了什麼,或「認為」這件事如何。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成果是貼近事實的。」

為了使本片的作戰場面更具可信度,製作團隊找來技術和軍事顧問,其中幾位更曾實際參與恩德培救援行動。

除了軍人和以色列政府的成員們之外,製作團隊還聯絡了好幾位在事件中生還的人質。荷西派迪夏說:「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要說。若是僅透過他們的個別證詞,我們無從得知整體的情況,因為大家對於關鍵時刻的敘述經常是分歧的。雖然我們力求真實,但其實我們最後所能呈現的,也只是歷史的其中一個版本而已。我們所能做的是盡可能地忠於事實,但我認為沒有人能宣稱自己知道當年在恩德培確切發生了什麼事。」

為能蒐羅更多不同的事件觀點,製作團隊也試圖從劫機犯的角度及觀點深入探討這起事件。但由於所有恐怖份子都已在當年的突襲遭到擊斃,因此編劇展開了研究工作,包括訪談了那些曾直接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接觸的人,以了解該組織的政治理念與行事動機。

突擊隊員、政治人物、恐怖份子與機上乘客
為了精彩演繹出《恩德培行動》中角色們的絕望與危險,製作團隊集結了多位曾獲得大獎肯定的電影與電視圈重量級卡司。

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蘿莎蒙派克,飾演德國極端份子布莉姬庫曼,這次決定參與演出的主要原因是她很想與導演荷西派迪夏合作。這位出生在倫敦的女演員說:「當我見到導演時,我看到他對這部片的熱忱。很顯然他從一開始想拍的就不是一部簡單輕鬆的電影,他並不想只給觀眾們看到那種英雄對抗反派的典型劇情。」

蘿莎蒙派克對於飾演亦正亦邪的角色並不陌生,但她仍覺得布莉姬庫曼這個角色令她難以抗拒。這位曾主演《控制》和《敵對分子》的女演員說:「《恩德培行動》劇本深入探索這些劫機犯們的內心世界。在多數電影中,恐怖份子都是不為人知、沒有具體個性描述的人物,但這個故事試圖瞭解他們的動機,這非常有趣。只要我們詮釋得當,某些特定的時刻你就可能對布莉姬和波瑟心生同情。」

而布莉姬庫曼庫曼決定劫機的複雜動機,也是吸引蘿莎蒙派克演出的另一個原因。她解釋道:「各種層面上的模稜兩可讓我覺得很感興趣。例如,這部片在道德方面可能會出現爭議,而角色與觀眾們都會去想,究竟怎樣做才是對的?我的角色是個德國左派知識份子,她甚至認為自己是出於道德因素才去劫機,她本意並不在殺死任何人,所以我才覺得很有趣。」

導演荷西派迪夏雖然對蘿莎蒙派克加盟演出感到非常興奮,但是他最初很擔心語言問題。導演說:「我希望德國劫機犯彼此之間的對話使用的是流利的德語,因為那才是他們在現實中會做的事。因此,我們本來想找個會講德語的女演員。」

導演在第一次見到蘿莎蒙派克時,便直接問她會不會講德語。他回憶道:「她提議她可以用語音學來學習,我心想:真的嗎?用語音學要如何學習德語?」

但最後,蘿莎蒙派克所有必要的對白竟真的都成功以流利的德語演出。導演說:「我們請了一位語言訓練師,密集指導她怎麼講才能最有可信度。」

為了詮釋德國極端份子威弗利波瑟這個角色,製片們選中了在西班牙出生的德國演員丹尼爾布爾,而《恩德培行動》劇本的複雜性和心理層面的深度,馬上就引起丹尼爾布爾對這部片的興趣。布爾說:「我一看到這部劇本就驚訝得說不出話。我知道恩德培事件,也看過以前針對同一題材拍攝的電影。但是看了《恩德培行動》的劇本,我才知道事件的許多其他細節。這非常吸引我,因為劇本讓我第一次發現到事件中不同立場的人們動機何在。」

而丹尼爾布爾這位歐洲影帝參演的消息,也令蘿莎蒙派克非常興奮。她說:「自從看了他的《再見列寧》,我就很想跟他合作了。而且我覺得他一定就像《決戰終點線》中的那位賽車手一樣厲害。」

為了準備這個角色,布爾看了好幾本關於德國左翼極端組織「革命基層」(Revolutionary Cells)的書,還研究了許多那個時期相關的紀錄片和電影,讓自己更瞭解當時人們的穿著、談吐和舉止動作。而其中一位顧問歐佛也給與了丹尼爾布爾莫大的幫助,他是曾參與恩德培突襲行動的退役軍人,提供了許多第一手陳述。

丹尼爾布爾說:「能有真正的目擊者來到片場當我們的顧問,真的是太棒了,當然他對事件也有個人的觀點。雖然他的第一手敘述十分引人入勝,但我還是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必須時常告誡自己不能完全認同他的說詞,才能成功地詮釋波瑟這個角色。那種感覺很詭異。」

儘管這部電影的題材很嚴肅,但丹尼爾布爾還是覺得導演在片場中營造了愉快又充滿能力的工作氛圍。布爾說:「跟荷西派迪夏合作,你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再上陣,因為他經常在最後關頭提出新構想。但這也是一段總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工作經驗,你必須隨時準備好重新詮釋某一場戲,嘗試新方法、或是即興發揮。這其實較為紀實的拍攝及演出手法,身為演員,我從中獲益良多。」

重建過去
找到一個適合拍攝恩德培廢棄航站的地點,是製作團隊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導演說:「我們決定要重建航站,但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我一直希望不要使用視覺特效,或是使用愈少特效愈好,我想要在實景中拍出紀實的質感。」

後來,製作團隊在地中海區中部的島國馬爾他找到了心目中的場景。製片之一蜜雪兒萊特說:「我們去很多不同的地點勘景,終於找到最適合拍攝恩德培舊航站那幾場戲的地點。由於我們必須使用很大型的飛機,比如C-130海克力士運輸機,而馬爾他島就是最好的選擇。」

憑空建造恩德培航站需要大批人力日以繼夜地趕工,但最終成果讓大家感到非常值得。製片說:「在馬爾他島,我們一共有138名工作人員,其中60人做的都是體力活,他們在七個半星期內就完美仿造重建了恩德培舊航站。而且若是換成馬爾他島以外的其他地方,可能會因為地形限制而耗費更長的時間,畢竟這是很大的工程。」

設計團隊則是收集了大量的古董照片和檔案影片,甚至找到一些烏干達總統伊迪阿敏為私人使用而拍攝的照片;他們以這些材料為依據,鉅細靡遺地重建恩德培航站。

場景設計師凱夫昆恩說:「荷西要求每個細節都要符合事實,但是也得美觀才行,而且還得符合機場的安全規範,所以我們確實打好地基,建造了鋼樑結構,絲毫不能馬虎。」

本片的藝術指導查洛達利曾參與《東方快車謀殺案》等電影的製作,對於製作組為讓電影能夠忠於事實所付出的努力,也感到非常驕傲與敬佩。他說:「我們的外景絕對稱得上超凡絕倫的。片場就搭建在馬爾他目前仍在營運中的機場附近,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很便利地把道具飛機運送過來停在片場。這些細節讓我們搭出來的外景真的很棒,各方面都做到非常細緻,從建築工程到藝術指導,甚至是梳化妝和服裝。」

導演認為要將電影做到盡善盡美,服裝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元素。他觀察到:「在整起事件中,人質和劫機犯們都在恩德培停留了一星期,這段期間是完全不可能更換衣服的。所以,我們可以從劫機犯服裝上的變化來判斷敘事時間的切換。」

服裝設計碧娜戴哲勒曾與導演和本片攝影師魯拉卡瓦霍合作過《毒梟》,她很確定自己能掌握導演的拍攝需求。在乘客們的服裝方面,她選擇避免過度運用70年代的流行款式,好讓觀眾更容易對人質產生共鳴。「因為人們在飛機上的穿著大多是較為隨興的,所以我也嘗試給他們較日常、休閒的裝扮,不要讓他們顯得太有時代感。」

不過,使用70年代常用的布料來製作戲服,對這位服裝設計而言是個意料之外的挑戰。她說:「那個年代的服裝多半都是聚酯纖維,用化學合成的材料製作的,未實際穿過前十分不柔軟也不吸汗。但我們必須讓戲服看起來是已經被反覆穿過許多次的日常服裝,更因為事件發生於7月,夏季的恩德培非常炎熱,衣服上必須要有汗漬。這聽起來像是個可笑的小問題,但對我們而言卻是大麻煩。因為剛開始演員們穿上時,鏡頭下完全看不出汗漬。我們試了上千種不同的組合,用了各種不同的水和顏料,直到最後我們才終於找到正確的方法,讓衣服和汗漬在鏡頭前看起來非常真實。」

對製片提姆畢文而言,這部片的復古風格是全體劇組聯手創造出來的。「在視覺、服裝和攝影各方面,我們希望這部片看起來像是在1970年代當時拍攝的,而不是在回顧那個年代。在每個部門的協助下,我們才得以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