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縮小人生 Downsizing

延伸閱讀

《縮小人生》第一種是自願接受縮小手術,享受有錢人的奢華生活,第二種是遭到迫害的貧窮移民、政治異議人士和罪犯。

縮小世界可以分成兩種人,第一種是自願接受縮小手術,享受有錢人的奢華生活,第二種是遭到迫害的貧窮移民、政治異議人士和罪犯。

陳玉蘭顯然很清楚第二種縮小人生,她還要讓保羅瞭解這個世界,這些都需要視覺特效和美術設計團隊來呈現,超乎導演潘恩的想像。

潘恩說:「商業片就是要賞心悅目,大家都覺得電影裡的世界,必須比現實生活更美,這讓我很抓狂,因為我希望片中的世界要有現實世界的影子,我不是說用照本宣科的攝影手法,而是要呈現平凡的非凡之處。」麥特戴蒙了解導演的意思,他說:「這種視覺風格必須十分精準,不停修改畫面中的每個細節,卻又不放棄隨機的美感,只有少數人做得到」。

攝影指導費頓巴巴麥克和導演合作三次了,兩人之間早有默契。導演潘恩說:「我和費頓最初是在我的畢業論文作品合作,後續一直保持聯絡,《尋找新方向》也是找他一起拍,這部片是我們第四次合作。」《縮小人生》的規模超過他們之前的作品。

費頓巴巴麥克說:「導演希望維持我們一貫的作風,不要偏離角色和戲劇的本質。」潘恩每隔三年就會執導一部片,每次都從中獲益良多,他說:「費頓和麥特等人都跟大導演拍過片,他們比我更了解電影製作,反正我的工作是確定電影的風格,所以我只要負責提出問題:『可以拍成這樣嗎?』他們就知道如何完成。隨著我累積越來越多技術經驗,我會更有餘裕專心處理人性面,話雖如此,《縮小人生》有很多視覺特效,仍讓我學到不少新東西。」

視覺特效總監詹姆斯普萊斯,對導演潘恩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夥伴,每個步驟都會徵詢他的意見。雖然《縮小人生》有荒謬的元素,但視覺效果仍要有事實根據,詹姆斯普萊斯說:「《縮小人生》以現實為基礎,所以視覺特效要能夠取信於人。我們盡量實地拍攝,接下來再做數位後製。」至於如何拍出正常人和縮小人的對比,普萊斯說:「首先在一般場景拍攝背景,接著小人在綠屏舞台拍攝,就會有小人在正常世界的畫面。我們大量使用古典技術,但仍會融入一些數位科技,例如3D列印技術來製作5吋人偶替身。」不過潘恩說:「主要原則還是一切從簡,視覺特效和動作皆以現實為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演員要在綠屏拍攝,而不是直接用電腦特效帶過。」潘恩盡量避免電腦特效,無非是希望視覺特效「有照片逼真的感覺」,觀眾不會覺得那是特效。除了視覺特效,美術設計史黛芬妮亞雀拉在設計場景時,也必須講究現實主義風格。

雀拉說:「我很期待參與如此大規模的電影,場景遍佈美國中西部和挪威,有飛機、巴士和火車。」雀拉和巴巴麥克經常見面討論,巴巴麥克說:「我們一起想辦法處理燈光和色彩,營造出貫穿整個故事的情感。」享樂園社區必須在多倫多松林製片場(Pinewood Studio)拍攝,雀拉回憶起:「一般世界會是5吋小人的14倍大,所以我們需要北美最大的攝影棚,呈現出這種大小世界的反差。」潘恩提起縮小社區巨牆另一邊的貧民窟公寓,這對於他和泰勒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場景,他說:「我們實際打造1~3樓,4樓以上是數位繪製而成。」至於挪威最早的縮小社區,藝術指導金札哈克表示:「這色彩很有挪威風,皆為現代建築,一切從簡,以自然和傳統元素為主。」

麥特戴蒙很感謝幕後人員對劇中兩個世界的用心:「史黛芬妮亞的作品令人驚嘆,他們花很久時間設計,縮小世界其中一個場景,竟然還有水磨石地板,一顆顆小石頭清晰可見,一看就知道是手工製,我每次都超期待看到新的場景。」道具對於縮小世界也很重要,導演潘恩說:「我們沒有太多大型道具,但確實有一些醒目的大道具,史黛芬妮亞雀拉引介道具大師大衛古利克給我們,他把道具做得很逼真。」無論大小世界,角色都必須跟道具互動,例如玫瑰或鈴鼓。服裝跟道具都很難設計,潘恩一直很仰賴服裝設計溫蒂查克,他們打從1997年就合作過了。潘恩說:「我拍片總是少不了她,這部片她功不可沒,畢竟在5吋人的世界,衣服材質很重要。」查克說:「大世界有自己的紡織機器,但可能還沒有縮小機器的技術,所以縮小世界並沒有紡織機,他們勢必要手工縫製衣服,這時候問題就來了:他們會使用何種材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