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追逐繁星的孩子 Children Who Chase Lost Voices from Deep Below

延伸閱讀

關於導演

新海誠自承,自己當年正值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時,曾被自然風景之美所拯救並激勵。

1973年出生,本名為新津誠。學生時期於中央大學專攻日本文學,並非動畫背景出身的他卻在日後一頭栽進了動畫的迷人世界。大學就讀期間,他便開始在電腦遊戲公司日本Falcom兼職打工,1995年畢業後也就順理成章地正式進入公司就職。在操刀「英雄傳說:卡卡布三部曲」、「伊蘇國2」等遊戲的開場動畫之同時,他也利用工作閒暇之餘自行製作動畫。1998年的短片《遙遠世界》摘下eAT’98特別獎,2000年則以短片《她與她的貓》抱回CG Anime Contest大獎。2001年,在經歷五年職場生涯後他正式從日本Falcom離職,成為自由之身。

2002年推出的《星之聲》則讓新海誠從此一戰成名。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作畫、美術、剪接等多職,耗費七個月光陰埋首作畫,幾乎僅憑一己之力便完成了這部長達25分鐘的中型電腦動畫短片,完成度卻遠勝過一般自製動畫的水準。電影雖以戰鬥機器人為主題,重心卻放在男女主角相隔兩地的無盡思念,大大顛覆了科幻動畫的傳統公式,而改以帶著淡淡惆悵的青春情事取勝,導演自承實是深受村上春樹的影響。

而就個人獨立製作動畫而言,他更史無前例地一舉囊括東京國際動畫展優秀賞、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祭數位藝術部門特別賞、星雲賞等多項大獎,頓時聲名響遍日本國內外。受名氣水漲船高之賜,將《星之聲》改編成廣播劇、小說、漫畫的邀約一時蜂擁而至不說,光是DVD銷售也創下逾十萬張的佳績。

挾帶絕頂人氣,新海誠終於在2004年推出長片處女作《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雖然製作規模大幅擴增,新海誠不改他過去獨立時代能者多勞的創作習慣,依然身兼導演、編劇、音效指導等多職,並力壓宮崎駿的《霍爾的移動城堡》而奪下每日映畫大賞動畫電影獎,從此「新世代宮崎駿」之名不脛而走,躍升為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中的佼佼者地位。

至此之後,新海誠的創作多以短片為主,以2007年改編自身筆下小說的短片合輯《秒速5公分》為首,他曾為NHK炮製短片《笑顏》、《貓的集會》,也回歸當時初入社會的電玩老本行,為成人遊戲公司minori旗下多款遊戲操刀開頭動畫。自《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後相隔七年,新海誠才又推出第二部長片,也是至今片長最長、格局最龐大的野心之作《追逐繁星的孩子》。

自成名作《星之聲》以降,新海誠始終把焦點放在男女主角兩人的「心之距離」上,時而悄悄走近、時而忽地飄遠,耐心捕捉那份難以捉摸的人心變化;他的電影也都偏愛將大自然美景盡收眼底,細緻描繪出自然萬物與人類之間的相互對話,與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風隱隱相近,才讓他贏得「新世代宮崎駿」的美名。新海誠自承,自己當年正值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時,曾被自然風景之美所拯救並激勵。正因如此,他一直希望把當時的感覺納入自己的電影中,才會如此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