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南京!南京! City of Life and Death

延伸閱讀

導演的話與拍攝緣起

導演陸川說:「我不是在拍屠殺的電影,我的目標也不是去作一個關於屠殺的電影。我在這事件70年之後拍這麼一部電影,是希望當下的人對戰爭中人性可能變成什麼樣、戰爭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一個更深切了解。」

*導演介紹
陸川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他的電影處女作《尋槍》(2002)參加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陸川的這部電影充滿了幽默,緊張的節奏,講述了一個警員瘋狂尋找丟失手槍的故事。

陸川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可可西里》(2004)受到了許多國際好評並獲得無數榮譽,其中包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金馬獎最佳影片及最佳攝影。在這部充滿驚喜的電影中,陸川用緊追不捨的鏡頭,在螢幕上呈現一群巡山隊員誓死保護瀕臨滅絕的藏羚羊的美麗故事。

*導演的話-戰爭摧毀一切,還有人性!
南京!南京!》導演陸川說:「我不是在拍屠殺的電影,我的目標也不是去作一個關於屠殺的電影。我在這事件70年之後拍這麼一部電影,是希望當下的人對戰爭中人性可能變成什麼樣、戰爭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一個更深切了解。」

從歷史上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你可能聽到太多太多關於日軍的暴行,他們所有的殘酷行為,令人髮指!可是你也許沒有看到很多日軍之後的懺悔作為:日本老兵東史郎從1987年開始七次去南京謝罪。日軍老兵本多立太郎自1986年2月開始在日本各地進行侵華戰爭懺悔演講,至今已有1027次,聽眾累計18萬人次。以後每年都有日本老兵去中國提供歷史物證作演講等各種方式謝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每年接待日本人已達5萬人以上。

而陸川卻是第一位在拍攝這樣題材下,將日本人以「人」為出發,而不是把他們以敵人符號出現的導演,同時陸川也以黑白畫面來呈現《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導演陸川的初衷是:「用黑白來表現是一次很大的冒險…,我不想用鮮血淋漓的場面去刺激觀眾,而是要用這段歷史告訴觀眾,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很寶貴。」

*導演陸川拍攝《南京!南京!》的概念與想法:
拍片緣起:
疑惑戰爭--
在2004年底,有兩個美國人把拉貝拯救中國人的故事劇本給陸川,希望拍成:亞洲版的「辛德勒名單」,但是陸川覺得那是一部偉大的片子,既然超越不了就不要再拍這樣的故事,另外他從許多收集的資料中發現都在講日本人、美國人甚至俄國人的事情,卻沒有關於真正中國人的事情,所以他決定拍一部歷史以外的故事《南京!南京!》。

反思戰爭--
戰爭對於人的摧殘,是不分勝利者和失敗者的。陸川在研究南京大屠殺時,他發現很多人拿起手槍把自己的生命結束。甚至像在《南京!南京!》中演出角川的演員中泉英雄的爺爺也參加過南京大屠殺,他爺爺也在回到日本之後就自殺了。戰爭,必然導致像南京大屠殺這樣人性慘劇的發生。如果我們對戰爭的特性,或對戰爭本身不做反思的話,像南京大屠殺的還會繼續在立史上發生。

透析戰爭--
導演說:我在日本的兩天,見了60個演員。其中一個讓我非常震撼,他來的時候特別衝動,感覺要打我的樣子,當然他不是真的要打我,日本人是很有禮貌的,但是他身子前傾,眼睛瞪著你,問你為什麼要拍這戲?是找麻煩嗎?我就給他看了我們帶來的一些書和資料。看完之後,他很沉默。第二天他再來時講了一些事情,知道這事之前,我的初稿也跟大家以前看過的大屠殺電影一模一樣。之後,我對於電影該怎麼拍,有了根本的改變。他說,我爺爺去過南京,爺爺死的時候,我問他,您這輩子最快樂的時監事在什麼時候?大家肯定想是不是初戀啊?不是。他爺爺特別微弱地說,我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南京,1937年的南京。當時我就嚇到了。

他說,導演我昨晚跟你聊完之後,再回去上網看資料。回想爺爺說過的那句話,頓時毛骨悚然。戰爭,竟讓每個基層的執行者進入一種快樂享受的狀態。現在再去回想每一場戰爭中暴行擴大化的事件,每一個人在戰場上獨立執行屠殺任務的士兵,他們真的是在害怕嗎?他們其實在享受。戰爭會讓人走到這一步—這確實是一次開門的感覺。

到底《南京!南京!》要告訴你什麼樣的故事,需要你親自來見證,《投名狀》的導演陳可辛則認為《南京!南京!》是今年他看過最好看的電影,所以你怎麼能夠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