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卡桑的回憶 Bizan

延伸閱讀

幕後製作

本片高潮部分的阿波舞場面拍攝於2006年德島的夏日祭。攝製組在各處安設了5台攝像機,將整整4天節日的盛況悉數收錄

本片改編自佐田雅志的同名小說。提起佐田雅志這位藝能界的奇才,簡直有講不完的話題。佐田的主職是樂手,他唱歌也寫歌。在上個世紀的後三十年間,佐田相當走紅。他出過無數膾炙人口的名曲,推出的各類CD超過百枚,此外,他還是日本舉辦演唱會場數最多的歌手(累積已超過三千場)。如今的佐田雖然已經淡出樂壇,但依然很有人氣。在2004年的紅白歌戰出場歌手民意調查中,鮮有新歌問世的佐田雅志竟然位列十五。佐田雅志不僅搞音樂,還拍記錄片、演電影、主持廣播節目、寫小說、寫童話。他的三部長篇小說都是暢銷作,其中《精靈流》和《解夏》已於2003年被搬上銀幕。而今年,銷量過10萬的《眉山》也終於被名導犬童一心拍成了電影。《眉山》是一個由母親的愛情、女兒的愛情以及母女親情編織起來的動人故事。影片的公映日被應景地安排在了五月溫馨的母親節中。波瀾壯闊的德島阿波舞:空前浩大的阿波舞場面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每年8月12日到15日,德島市都會舉行盛大的夏日祭,這是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日本地方民俗活動。屆時有百萬人身著傳統服裝跳起阿波舞,而遊客也會不由自主地跟隨舞者起舞,令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歡快的舞蹈之中。  

阿波舞是日本最著名的民間傳統舞蹈之一。關於其起源眾說紛紜,一般公認阿波舞並非源自德島固有的盂蘭盆節舞蹈,而是脫胎於具有俄舞、組舞要素的幾內地區的流行舞蹈。1586年,阿波藩主蜂須賀家正入住德島,德島在當時是具有“小江戶”之稱的富庶之地,當地的商人們將阿波舞的表演形式豐富化並使之基本定型。這種舞蹈在民間很受歡迎,代代流傳中經過不斷的演變,發展為如今的面貌。  

阿波舞是集體舞,以“連”為單位起舞。一個“連”從幾十人到百人不等,規模大的可以達到三百人。 “連”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提著名號燈籠的人在最前面,中間是舞者,後方是用太鼓和笛子、三味弦伴奏的樂隊。阿波舞男女分開起舞,風格迥異,男舞自由豪放,女舞則妖嬈優美。  

本片高潮部分的阿波舞場面拍攝於2006年德島的夏日祭。攝製組在各處安設了5台攝像機,將整整4天節日的盛況悉數收錄,用去了6個多小時的膠片。8月16日,犬童導演又在長達122米的南內町舞蹈場擺開陣勢,攝製較小規模的阿波舞場面。拍攝工作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夜?零點。這五天的拍攝可謂盛況空前,舞者、演員再加上當地群眾演員,參演人數高達到一萬四千多名。本片是繼66年前的電影《阿波舞者》之後第二部用阿波舞將劇情推向高潮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在德島現地拍攝將實況搬上銀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