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愛在他鄉 Brooklyn

延伸閱讀

導演觀點:約翰克勞利

克勞利說他想呼應小說及劇本中的絕對美感,藉由駕馭堅韌與柔情之間的模糊界線,又不偏頗於任何一邊。

有了這麼刻劃入微的小說和劇本,下一個挑戰便是找到一個能用個人觀點與其匹配的導演,以《心靈鐵窗》贏得英國奧斯卡的約翰克勞利顯然擁有現成的連結,因為他也是旅居國外的愛爾蘭人,他離鄉背井前往英國。柯姆托賓馬上就能認同他,因為克勞利對於離開的感覺毫不陌生,尤其是離開愛爾蘭,托賓說:「約翰有著出身自愛爾蘭卻身處英國的經歷,在兩地之間來回,所以從我們一開始會談,他顯然瞭解這個故事,就像是他自己的人生。」

柯賓很高興看著導演受到他筆下角色的啟發,「約翰非常謹慎,要求也很精準,但他在片中投入最多的是他的心,他很仁慈、聰明且風趣,這些特點也都出現在片中。」至於克勞利,他早在劇本成形前就已拜讀過托賓的小說,並深深為之著迷,如今他將這份邀約視為能重現那個時代、地點以及令人難忘的主角的機會,或許能夠放大美國移民歷史的宏圖。

導演評論說:「儘管這是個似曾相識的故事,《愛在他鄉》的確是從一個從所未有的角度敘述,大家都知道早期的歐洲移民潮,但1950年代的愛爾蘭裔美國移民是最少被談論到的,柯姆敘述這個故事的方式十分平實,又非常富有情感,這是一本迷人的小品,但其實我認為艾莉絲在兩個國家和男人之間的抉擇充滿戲劇性。」

他也覺得離鄉背井前往新國度的主題毫不過時,克勞利指出:「這是一個關於放逐的故事,當離開一個國家並選擇居住在異鄉時,一個人就不再來自出身的地方,但也絕對不屬於自己選擇居住的地方,因此就像是成為第三國度的成員,一個放逐者的國度。現今有為數眾多的人都不住在自己的故鄉,柯姆筆下及尼克將其影像化的《愛在他鄉》的故事,是完全忠於史實的。」

對於克勞利,《愛在他鄉》也代表現代的愛情觀,他說:「這是個闡述愛情複雜面的故事,一個人的心並非只會對一個人忠誠,而是或許能容下兩個人,艾莉絲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抉擇,也是對她想要的人生的抉擇,但這麼做又難以避免失去自己內心的一部分,在情感上的損耗龐大,但她人生的唯一途徑就是繼續前進,愛情在這個故事中既有毀滅性又同時帶來解放,全看它是朝哪一個方向。」

對於製片們,克勞利結合老派浪漫及21世紀坦率的觀點令她們感到興奮,波西回憶說:「在第一次會面中,約翰將【愛在他鄉】描述成一個現代童話故事,他覺得艾莉絲試圖融合自己的兩個世界是很典型的,但他又注入非常真實的個人理念。」

克勞利說他想呼應小說及劇本中的絕對美感,藉由駕馭堅韌與柔情之間的模糊界線,又不偏頗於任何一邊,他說:「我想呈現書中緩緩爬上觀眾心頭的力量,我也想帶出幽默感及廣度,這不是一個氣勢磅礡的故事,但這個1950年代愛爾蘭女孩的故事,含有在20世紀前往美國的歐洲移民的史詩感。」將這種力量呈現在銀幕上,需要具有高度耐心及親力親為的導演風格,費諾拉杜懷爾說克勞利完全做到了:「我們知道這會是一部為了演員而拍的作品,而約翰對演員非常在行,他讓每個人的演技都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