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年少時代 Boyhood

延伸閱讀

跟時間捉迷藏

電影總是在跟時間捉迷藏,我們想捕捉日常生活中不斷消逝的瞬間, 印刻在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地方;不然就是探索時間拼圖中,神祕難解如夢似幻的片段。

儘管如此,所有虛構電影依然基於現實考量,在幾週或幾個月拍攝完成。現代戲劇有沒有可能拉長拍攝時間,一年一年、一點一滴,看著一個男孩變成少年。十二年前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開拍《年少時代》,就想解答這個問題。導演起初只想呈現童年的個人情緒,以及難以描述的成長經驗,但童年是一個無所不包的主題,他不確定如何著手,於是捫心自問。「何不全部都拍?」

李察林克雷特心知肚明,有很多理性考量都會否定這個構想:超乎人的想像;這有資金問題;沒有劇組人員甚至電影公司,願意付出這麼長的時間,而且不知道有多長;有別於現代電影產業的一切運作方式。所以他只好靠自己。李察林克雷特說:「這簡直是把自己賭給未來。藝術創作拼命掌握一些變數,但總有一些無法控制的東西,例如身體和心理變化。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原構想必須和演員實際變化妥協,也就是說電影要跟時間妥協,時間是很棒的合作對象,只不過難以預測。」

李察林克雷特捨棄傳統的劇本,以類似建築藍圖的方式,爭取IFC電影公司的長期支持,十幾年拍攝的日子,IFC對這個計畫不離不棄。後來他開始連絡可能的劇組人員,說明這項特殊拍攝計畫如何執行:他們每年都會相聚三四天,只要是大家兜得起來的時間。

李察林克雷特邊寫邊拍邊剪。他們以外的人,根本不知道144個月創造出什麼東西,唯有拍完最後一場戲,才會產生對這部電影的整體看法。李察林克雷特很滿意他所找到的冒險夥伴:「IFC願意支持這項計劃真的是瘋了,我知道IFC總裁強納森瑟林是重要推手。他每年都要說明這筆經費花到哪去,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看不到半點東西。我知道實情以後,只覺得自己很幸運,否則這一切無法完成。」

演員對《年少時代》的投入,也不同於一般電影或影集。他們接下來十二年,每年都要從行程表騰出一些時間。他們對劇中角色的探索,並非濃縮在短時間內,而是拉長到十幾年,超越了多數舞台劇、電影或影集的角色壽命。每年還要在不同的環境條件,深入探訪這些角色。派翠西亞艾奎克飾演奧莉薇亞,這個角色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媽媽,但不時壓力過大,她說:「這是很特別的拍攝過程,讓我十分期待。」李察林克雷特坦承:「這對劇組人員是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電影界並沒有十二年的合約,所以大家都是孤注一擲,一股腦兒的相信和投入。」

2002年開始拍攝《年少時代》時,李察林克雷特已是美國電影界的大人物,以《都市浪人》和《年少輕狂》打響名號,還有別出心裁的動畫《夢醒人生》、奧斯卡獲獎電影《愛在午夜希臘時》,他勇於嘗試各種創作形式,甚至成為觀眾評判電影的標準。但接下來十二年,他的電影事業更加多元發展,有主流喜劇《搖滾教室》,奧斯卡獲獎黑色喜劇《胖尼殺很大》。他還完成全球高度讚揚的三部曲《愛在午夜希臘時》和《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系列三部曲,也在探索時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分別在這段男女關係的三個關鍵時刻,觀察他們的改變,但處理方式和《年少時代》很不一樣。

李察林克雷特說:「說到《愛在》系列三部曲,時間顯然是重要的元素,可惜只是人生的小片段,但《年少時代》才是真正從整體出發,直接見證時間如何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當然,時間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那就是伴隨著機會和不確定性,所以風險很大。李察林克雷特打趣說:「大家通常會擔心『艾拉搬到澳洲怎麼辦』,拍到最後我甚至心想:『伊森,如果我先走了,你一定要替我完成啊』!」但時間也賦予李察林克雷特前所未見的創作空間:你可以花很長的時間,思量這部電影的每個元素。導演說:「真不可思議有這麼長的?釀期,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我也知道以後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