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延伸閱讀

關於故事

本片劇情和劇中人物都是馬格斯朱薩克想像力的產物,他在2005年於故鄉澳大利亞發表了小說偷書賊,隔年流傳至世界其他地區。

故事開始

偷書賊一書全球熱銷八百萬本,在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停留了將近七年的時間,翻譯成30多個語言。除此之外,該書還獲頒十幾個文學獎,登上Amazon.com銷售冠軍,出現在數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上。

朱薩克的小說與導演布萊恩派西佛《唐頓莊園》的改編電影中,主角莉賽爾 (蘇菲奈里斯 飾)被送往寄養家庭,與善心養父漢斯修柏曼 (傑佛瑞洛許 飾)和毒舌養母羅莎 (艾蜜莉華森 飾)同住。故事一開始,莉賽爾的弟弟不久前過世,她剛見到新「爸爸媽媽」,還很害羞膽小,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她都努力想要融入新環境,但學校同學看她不識字,都嘲笑她是「白痴」。

此時莉賽爾的求知慾正在萌芽,她決心改變現狀,並尋求協助。慈愛的「爸爸」漢斯不分日夜陪著莉賽爾一起讀她的第一本書:掘墓工人手冊。這本書是她在弟弟的葬禮結束離開時撿起來帶走的,但一時衝動的偷書行為,將為她的人生帶來重大影響。

莉賽爾對書本的喜愛和對新家庭的愛,在她和麥克斯(班史奈澤 飾)成為朋友後更上一層樓。猶太難民麥克斯來到修柏曼家後,雖然為了躲避納粹,只能棲身於陰冷黑暗的地下室,但他不但和莉賽爾一起分享對文字的喜愛,還鼓勵她多發揮觀察力。同時出現轉變的還有她和年輕鄰居魯迪 (尼可利爾許 飾)之間迅速加溫的情誼,他雖然發現自己愛上莉賽爾,但還是會嘲笑她偷書的行徑。

莉賽爾對書本的愛日漸加深,這股熱情和她身旁的這些朋友,一邊帶著她逃離現實的束縛,一邊雕塑出她的命運。她變得不只懂得欣賞文字的力量,還有超越文字的力量。

作著馬格斯朱薩克表示,小時候在澳大利亞聽父母講的故事,正是本書的創作靈感來源。他說:「我爸媽在講他們在德國跟奧地利長大的故事時,感覺好像有一部份的歐洲出現在我家廚房,他們會講慕尼黑遭到轟炸,還有納粹帶著囚犯遊街的事。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些故事帶領我走上作家之路。」

朱薩克繼續說:「那是個極度危險、邪惡的年代,這麼黑暗的時期還是有許多善行,我從中得到啟發。《偷書賊》講的就是這個:在最醜惡的環境下不忘找出美麗。小說的其中一個中心主題就是,希特勒用他的文字摧毀人民,莉賽爾把文字偷回來,並且用這些文字寫出她自己的故事。」

小說的大格局和困境中依然向上的故事主角,引起製片凱倫羅森佛和肯布蘭卡托的注意,小說剛發表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想辦法把它搬上大銀幕了。羅森佛說:「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它好正面。朱薩克描寫莉賽爾對閱讀的執著、韌性、能力、飢渴,還有她對文字的力量的理解,寫活了這個角色,令我相當震撼。」

在納粹黨崛起的時代,人民的言論自由遭到剝奪。書籍都被燒毀。羅森佛說:「德國人被教導他們該有什麼感受,怎麼想,讀什麼。儘管現實中有這些看似無法超越的阻礙,莉賽爾透過學會閱讀,培養出獨立創造、思考的力量,而不是一味複製別人的想法。」

當編劇麥可帕佐尼 (《納尼亞傳奇:黎明行者號》) 加入製作團隊,改編朱薩克580頁的小說,本片的拍攝計劃又往前跨出了一大步。帕佐尼本人表示,當他受邀擔任本片編劇時,他早已是「這本書的頭號粉絲」。

帕佐尼說:「馬格斯朱薩克極有才華。他寫出了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所以要把它改編成電影劇本時,我必須先克服內心的恐懼。最大的挑戰就是決定要刪掉哪些東西。這部小說像座虛擬的寶庫,裡面充滿了感人的鏡頭,這也是它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

改寫過程中還有其他的挑戰。帕佐尼補充道:「這本書並不是以順序法書寫,旁白常會先講些吊人胃口的小故事,之後才讓讀者看見事情的全貌。我第一個任務就是釐清事件發生的順序,再重建那些在電影裡最有衝擊性的鏡頭。意思就是有時我必須更動原著的時間順序,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注意到這點,但這種更動往往都需要謹慎處理才會改得好。朱薩克信任我,把他的作品交給我處理,讓我倍感榮幸。」
除了故事本身的創意之外,帕佐尼認為《偷書賊》 見證了人類經歷的磨難,是這本書最能引發他共鳴的地方。他說:「它描寫人類靈魂的韌性,每個人不但都能體會這點,也都能受到啟發。當然,它也講到文字的力量,只要是作家都無法抗拒吧? 」

就在帕佐尼一邊修改劇本的同時,劇組也開始找導演。福斯2000的總裁伊莉莎白蓋普勒說:「布萊恩派西佛在英國電視圈的作品十分出色,他對這個拍攝計劃也很有熱忱,所以我們非常想見他。布萊恩來開會的時候,帶了一本他自己做的書,裡面的圖像呈現出他對這部電影的想法,我們真的非常高興能找到如此完美的導演。」

朱薩克有機會在拍攝計劃之初就見到派西佛,他馬上贊同這位導演。他說:「開完會後我們說再見時,布萊恩把我拉近,對我說,我不會讓你失望的。那一刻布萊恩如此真誠,讓我很感動。」

隨著《唐頓莊園》在全球聲勢水漲船高,派西佛也成為當紅導演。他說:「有一次我甚至在一天內拿到五個劇本,根本就沒辦法全部看完。所以我先讀每個劇本的前三十頁,這樣我就知道我有沒有興趣接了。」派西佛說他才看《偷書賊》的前幾頁,就知道自己非拍不可了。「這本小說深深感動了我,裡面的故事如此正面、向上。而且故事主角是個年輕女孩,雖然我們剛認識她的時候她一無所有,好像也沒有什麼未來可言,但她不但活了下來,還有所成長,這是我覺得很棒的一點。」

不只如此,這個故事也和派西佛個人的經驗有所呼應,他說:「我出身貧窮,小時候家裡一貧如洗,但我們都很渴望能不斷嘗試,獲得成就,而我個人的夢想就是拍電影。後來我去念藝術學校的時候,我記得大家透過書本,教我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最終活出不同的人生。這部份我覺得我跟莉賽爾是一樣的。」

文字的力量可以摧毀,也能療癒,一切端看我們怎麼利用它,派西佛很欣賞這個貫串整部片的主題。他解釋說:「莉賽爾開始學會閱讀,了解到文字的力量,她發現人們可以用文字行善,也能用它來作惡。所以她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做出撿起書本前的她原本無法做的選擇。那正是她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