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安娜‧卡列妮娜 Anna Karenina

延伸閱讀

《安娜‧卡列尼娜》製作團隊

每一個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更深入呈現《安娜‧卡列尼娜》,開拍前總會做好充分準備的導演喬萊特,主動尋找適合的人才,為全片營造出向心力十足的團隊組合!

說到為開拍做準備,導演喬萊特的準備工作之充分是大家所熟知的。這位導演在每部電影都主動尋找同樣有才華的技術人員和演員合作,於是營造了一個彼此熟悉且有認同感的團隊 。 他的家庭背景讓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劇場,因此建立了私人和專業的人脈。對萊特而言,這種熟悉的感覺對他拍電影是非常關鍵的元素。他指出:「我覺得拍電影這件事非常可怕,所以有一群能夠愛我接受我的團隊是很重要的;這些人的創意和藝術敏感度是我能信任的。」

安娜‧卡列妮娜》是萊特和Working Title電影公司製片畢文和費納合作的第四部電影;第三度和製片保羅韋伯斯特合作;和女主角綺拉奈特莉也是第三次合作。這個集結金像獎提名人的優異創意團隊,前面的成功作品有《傲慢與偏見》和《贖罪》,他們再度攜手協助導演將他的創意搬上銀幕。這個團隊的重要成員還有萊特老班底,美術設計莎拉格林伍德和場景設計凱特史賓塞(他們也參與了《福爾摩斯》系列電影);還有老搭檔《諜影行動》服裝設計賈桂琳杜蘭,《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造型設計伊凡娜普立摩拉克,前任(也是現任)剪輯《簡愛》剪輯梅蘭妮安奧利佛;配樂達利歐馬利安尼利,他曾以《贖罪》贏得金像獎,選角指導吉娜潔和外景監督亞當理查斯(也參與《傲慢與偏見》);攝影是希慕斯麥加菲,他曾以《贖罪》提名金像獎,其後拍攝了賣座破記錄的《復仇者聯盟》。

畢文認為這個團隊對整個拍攝工作將是一大助益。他解釋:「我覺得喬很幸運,因為他組了一群經驗豐富的團隊,有同樣的熱誠和意願和他一同探索和打造全新的世界。」「這個團隊的效率之高毫無疑問;通常導演找同一批人可以一點就通,一些拍攝其他電影會曠日廢時的事情,在這裡不會發生。所以希望能夠拍出很傑出的作品。」在籌備過程中,團隊的腦力激盪很早就開始也經常進行。就像是《贖罪》的馬利安尼利在前製階段就寫了大部分的配樂,也因此能讓編舞家西迪拉比,在開拍前能充分構思和排練片中完美動人的舞蹈。製作人找來理查斯在事前與萊特和格林伍德溝通,尋找和鎖定場景的範圍從英國廣闊的沙利斯柏立平原、哈特菲爾德宮的迷宮到俄國偏遠的基日島。

《安娜‧卡列尼娜》這個龐大製作,總共花了12週,一百個不同的場景,共240場戲,和83位念白角色。更甚以往,這次整個團隊的作業必須非常平順。為了輔助萊特本人鉅細靡遺的事前研究,他也鼓勵演員和製作團隊自己做功課,隨時貢獻想法。韋伯斯特說:「喬完全投入視覺和文學研究,也帶著團隊一起花很多時間研究和瞭解他們所進入的這個故事背後的世界。」除此之外,萊特將整個電影的分鏡圖畫下來,好讓大家能夠有整體的瞭解,拍攝時每一個鏡頭大都能完全按照分鏡圖走。他喜歡按部就班地拍以幫助角色建立情緒,但他也能彈性開放地掌握當下。對演員們,萊特安排了數週密集的排練。湯姆史托帕花一天前往排練場,以很長的時間和演員闡述瀰漫在整個故事中「愛」的主題。這位編劇表示:「就像是社交場合閒話家常一樣,但我們談的都是工作。通常面對演員我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因為他們真的好勇敢。」

除了開發角色和其他演員交流之外,演員們也要學習當時的俄國文化,透由研究資料簡報到討論讓他們能夠瞭解各自角色所處的世界,其中包括奧蘭多菲格斯的演講。奈特莉認為:「能請到他真是幸運。聽了他的演講,之後又讀了他的著作更能幫助我們瞭解那個時代和當時的文化。」除此之外,演員們也與發音教練吉兒麥科洛學習腔調。有些人還需要學習騎術和使用槍枝。演員和導演以及編舞家合作不只是舞蹈動作,還有許多個別角色的舉止。由於舞蹈是本片極為重要元素,《安娜‧卡列尼娜》片中從頭到尾共有近20多位專業舞者以各種不同裝扮參與。從上流社會的貴族舞會和聚會,僕役和餐廳侍者,頹廢法國舞坊的舞孃到辦公室裡的職員。

每一個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更深入瞭解萊特想要敘述的故事。當演員真正踏進片場的劇場布景時毫不陌生,不只是對他們自己的角色,對四周的人們和社會也很熟悉。為了加強演員和工作人員的臨場感,數百名定居英國的俄國人也參與其中,他們都是以公開徵選方式經過精心挑選的群眾演員。萊特回顧:「在開拍之前,我們在俄文報紙刊登即將拍攝《安娜‧卡列尼娜》的廣告,希望能招募會說俄文的人到片中擔任群眾演員。我們猜大概會有二,三百個人出現。」「結果到了公開徵選的星期六早上,隊伍繞了街角兩圈。我們那天看了一千多個人,和每一個人面談。他們個個都很棒,真的很開心。所以我們的電影裡充滿了俄國人,其中有許多大場面需要很多人,有了他們的加入讓這部電影更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