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犧牲(1986) The Sacrifice

延伸閱讀

《犧牲》關於電影

即使身染重病仍牽掛的作品《犧牲》,可說是塔可夫斯基嘔心瀝血之作,還是他與電影大師伯格曼團隊的完美結合。

犧牲》是塔可夫斯基的遺作,幾經折騰才湊足資金,於瑞典開拍。拍攝期間,他已經病重,要不停在工作與醫院之間來回。他的最後兩部電影 ─《鄉愁》與《犧牲》,都包含了人類文明敗壞與救贖的主題。

鄉愁》裡的哥查可夫曾三次嘗試捧著燭光橫過水池。走到半路,燭火被吹熄了,就折返起點,把蠟燭重新點著,又吹熄了,再返回起點。這彷彿是一項儀式,以苦行僧向上蒼祈求。而另一部《犧牲》男主角則以更暴烈的方式殉道,企圖以自焚來喚醒世人。則集結了電影大師伯格曼的專業團隊,打造塔可夫斯基的魅力影像,彷彿也為他的電影人生劃下完美又絢爛的句點。

其實這個片名也有「奉獻」或者「獻祭」的意思,一如她一生都奉獻給電影的熱情與熱忱。《犧牲》的男主角亞歷山大焚燒房子的那個六分鐘長鏡頭,儼然像是一場祭禮,他捨棄種種身外之物,以換取心靈上的救贖。拍攝這一場時,由於攝影機在拍攝中途發生了故障,拍出來的效果不理想,房子卻已遭燒毀,結果塔可夫斯基就像《鄉愁》的哥查可夫那樣,堅持折返,再蓋過一所房子來重拍。對塔可夫斯基來說,電影創作本身,如同信仰,大抵已是一個救贖的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