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影片相關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光與闇

2016/11/16 達人影評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片中有些設計極具神采,一是「燈光」,一是「階級」,劇本由小觀大。楊德昌導演的作品,惡無法被輕易批判,善也無法被輕易讚許,對與錯的中間,總是有很多複雜的成因,唯有加以疏理,才能看見身處期間的人的殘酷與暴力,或者悲哀與無奈。





來得及認識,楊德昌

2016/11/04 封面故事 台灣影史的一頁傳奇楊德昌,2016年金馬影展上即將放映兩部他執導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青梅竹馬》。這兩部電影在數位修復的技術之下將較為貼進楊德昌當初拍好電影的樣子,來得及讓許多影迷還有機會欣賞他電影的好。







表達安靜的年代:專訪《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製作人王耿瑜

2015/03/05 人物專訪 台灣新電影,不論電影人或影迷都有太多話想說,只是,此起彼落的聲語太容易簡化問題,包括:「新電影害了票房……」、「拍給國外影展看的!」這些莫須有的罪名。以感性筆觸回顧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紀錄片《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電影一開始,讓國寶級舞蹈大師林懷民現身引言,末尾那句:「散戲了。」帶點俏皮,又難掩感傷……



莫妮卡的華爾滋:絕色

2013/12/19 藍祖蔚專欄 我孤陋寡聞,看《給莫妮卡的華爾滋》之前,渾然不知世上有Monica Zetterlund 此人,更沒聽過她的名曲,但是一部電影補足了我的匱乏,除了觀影喜悅,還有更多感官滿足。











專訪《父後七日》雙導演

2010/08/26 Cover stor 一開始是篇散文,現在頻獲國際影展邀映。它自高難度的改編,產痛出豪邁風格,乃至目前連馬總統都前來助陣的上映聲勢……,拷貝數達四十的《父後七日》,堪稱走出一條不按牌理出牌的康莊大道。









看照片追思楊德昌一生

2007/07/07 藍祖蔚專欄 拍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有許多傳奇,其中最神奇的就是楊德昌想要找尋昔日眷村的場景,找來找去卻都發現眷村改建速度極快,很難符合他的考古需求,如果要重搭眷村場景,花費又太高了,正想要放棄時,看景車東繞西繞竟然在屏東巷道中撞見了標準的場景,類似這種「柳暗花明」的拍片經驗,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一籮筐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