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醫生敲愛錢》科學與宗教背後的人性


《醫生敲愛錢》呈現的方式算是輕鬆小品路線,吸引我的是他的題材,把醫療變得很商業化,或許聽起來會有醫德的問題,但如果他對病人的關心真的能夠帶來正面的改變,不論是讓病人更重視健康細節,或是感到人際關懷而更有存在感,這樣一定不好嗎?

醫生敲愛錢》吸引我的是他的題材,把醫療變得很商業化,或許聽起來會有醫德的問題,但如果他對病人的關心真的能夠帶來正面的改變,不論是讓病人更重視健康細節,或是感到人際關懷而更有存在感,這樣一定不好嗎?

醫生敲愛錢》並沒有拍得很諷刺或是批判,呈現的方式算是輕鬆小品路線,有些笑料但強度不高,沒有刻意商業化的高潮,商業觀眾可能會需要一點耐心,所以對題材本身的興趣蠻重要的,如果完全不想思考這方面的議題,看起來就不是那麼有吸引力了。



但如果你喜歡思考,這部電影裡有蠻多可以聯想的點,就商業的部分來說,這個醫生找到的是一個未開發市場,雖然他的目的是要各種階層的人依照自己的消費能力掏腰包,但背後的事實也是他創造了需求,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對於醫療服務跟保健的需求,這算是詐騙嗎?或許更像是誇大了一點的行銷。

另外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有時候即使知道買的產品功能不是自己最需要的,買的可能是一種感覺,一種被重視,被關懷的價值,這也是服務業很重視的一環。

如果單純從理性面來看這個故事,這個醫生不見得能夠真正救到重症患者,而小病是他最好的銷售機會,對於不是真的有專業知識的一般人來說,鎮上唯一的一位醫生說了大概就完全相信了,權威說出來的話是有影響力的,所以有時候的確良心是很重要的,不然真的有害人的能力。



然而這部片談的不只是理性面,還有感性面,影響力就難以度量,也因人而異。

而劇本還特別設計,對於他的做法抱持懷疑的是鎮上的神父,總是以神之名在行事或是發言的人,是不是真的能夠把私人情緒跟主觀分開?還是不小心就會把個人的意見摻入了教會對於信眾的影響當中?同樣也是權威的影響力,一個是科學,一個是宗教,冠冕堂皇的背後是否都還是有著人類本能的慾望?

電影沒有刻意下判斷,雖然有給他們不同的遭遇,或多或少也算是有引導觀眾的思考方向,但真的願意深思的話,這部電影有很多素材可以發揮的。

跟一般的娛樂電影不同取向,但對上面說的這些若感興趣,倒是可以考慮換換口味試試看。

本期焦點-【v.659】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