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如何思考拍攝《銀翼殺手2049》


在Indiewire整理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如何在多種《銀翼殺手》版本中,選定哪個版本來拍攝續集的訪談,我們能知道更多關於《銀翼殺手》與《銀翼殺手2049》兩者間的巧思與關聯。

眾所皆知,《銀翼殺手》有多種版本,原因是──1982年上映時評價與票房有些淒慘。1982年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上映後因電影被視為動作片未獲好評,雖影像與故事走在時代尖端,具體勾勒出一種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但評價受到了低估,直到數年後電影才重新獲得關注,甚至被提為是科幻經典。

1992年雷利史考特重新剪輯、上映推出導演版,2007年更有最終剪輯版。不同版本間也相繼揭露不同結局的重點,1982年上映的院線版,最初結局停留在人類愛上複製人──主角戴克愛上複製人瑞秋,兩人為愛私奔;1992年版本則是導演版,主角戴克發覺他其實是複製人的身分。導演版在尾聲放入先前院線版沒有的夢境片段──銀翼殺手戴克夢到了獨角獸在森林奔跑,提示戴克是複製人。雷利史考特也在2007年最終剪輯版時,解開多年來爭辯戴克是不是複製人的疑雲,表示:戴克是一個以為自己是人類的複製人。



如何選定作為基礎的版本?
對導演丹尼維勒納夫要選定一種版本來拍,是續集的重重挑戰之一,而在導演與Indiewire早先的訪談中,他表示《銀翼殺手2049》會傾向結合兩種版本,也就是不給出任一個確切答案的拍法,所以在《銀翼殺手2049》中戴克是不是複製人,我們在看完《銀翼殺手2049》後會發現導演巧妙維持著這個謎團。

不過某些人或許在《銀翼殺手2049》查覺到一些蛛絲馬跡,導演丹尼維勒納夫仍有他傾向喜歡的版本,但他覺得影迷與觀眾並不太需要知道。

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形容在拍攝《銀翼殺手2049》時,他像是走入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專注於電影,在製作前與拍攝中不斷地重複觀看《銀翼殺手》,「這幾年我已經不知道我看了多少次,《銀翼殺手》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之一。」丹尼維勒納夫原本可選擇不按前作去拍,但決定不這麼做,「《銀翼殺手》某方面對我來說就像一本聖經…」,他盡可能捕捉與貼近《銀翼殺手》原有的調性、節奏與感覺,「我知道我與雷利史考特是不一樣的人、不同的導演,我們拍的電影很不一樣,但我想盡量保持前作的精神。」

丹尼維勒納夫說明他最初就是受到《銀翼殺手》院線版的洗禮長大,在影評都不看好時,便認為《銀翼殺手》是大師傑作,並覺得院線版是他心中的《銀翼殺手》。他也對院線版開頭哈里遜福特的念白情有獨鍾,覺得哈里遜福特的表達傳達出某種「nonchalant」,一種漫不經心的氛圍,接近電影的黑色美學,浮現一種悲傷,「後來我才知道是因為哈里遜福特拍這部片被惹毛然後不想做這件事。」雖然導演這麼說,但他想起第一次看最終剪輯版沒有哈里遜福特的念白──即便知道雷利史考特去掉念白的思考,看到時仍覺得有些奇怪。


保留原作神秘性
在其他訪談裡,丹尼維勒納夫坦承他與製片雷利史考特對《銀翼殺手》有不少唇槍舌劍的爭辯。因為丹尼維勒納夫是導演,他得釐清怎麼去詮釋《銀翼殺手2049》,他必須掌握最終該怎麼呈現新的故事,因此他花費大量時間理解雷利史考特當初為什麼這樣拍,而不是那樣拍;而雷利史考特給予丹尼維勒納夫很大空間去拍攝續集,但有趣的是,雷利史考特真正關注的不是前作曾呈現過的畫面,而是前作從未呈現的畫面──某些前作的神秘性必須被保持,例如複製人如何「被製造的過程」,在《銀翼殺手2049》也不會出現。

另外,導演繼續放入了前作對自我身分探討的概念,例如要通過測驗才能知道是自己究竟是複製人或是人類,因為記憶有可能是被植入的,光是憑記憶無法斷定自己是不是複製人。

而在《銀翼殺手2049》電影中丹尼維勒納夫強調選擇刻意不去回答戴克是否是複製人,有他的意圖:「不作回答更加有趣,最好是不要知道。對我來說,戴克不知道他是人或複製人更有趣,我喜歡這種含糊不清的回答,創造出一種謎中謎,而這也是科幻之美的所在。讓我們離開舒適圈,走向未知,從「知」跨入到未知。」

因此,導演丹尼維勒納夫雖然有個人的喜好,但他在《銀翼殺手2049》中,我們看到他仍結合了院線版與導演版的詮釋──戴克是不是複製人,問題沒有回答,答案也擺盪在兩種版本間,沒有確切的解答。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22】 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