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芬蘭湯姆》觀後感:愛滋犯濫,何不戴上保險套?


愛滋的恐懼讓不久前的美國同志開放風氣,轉瞬成了擔心與驚恐。芬蘭湯姆的插畫是否也帶動了曾經70、80年代初期愛滋的流行,是個問號,而在電影《芬蘭湯姆》中,對此有它選擇性的呈現。

芬蘭湯姆,本名為托科拉克索寧(Touko Laaksonen),從小生長於芬蘭農村,對男體的發達、粗壯的肌肉深感興趣,成年後二次大戰參與芬蘭軍隊,在軍隊中認識德軍的男性,也因與那些男人的性愛經驗,讓他對制服極為著迷,也開啟日後他將幻像中的美好男性形象與自由的性愛畫面,以鉛筆形式勾勒於紙上。

1991年已有芬蘭湯姆的紀錄片《老爹與健壯軍人》(Daddy and the Muscle Academy),有他本人為插畫現身說法。2017年則拍攝了真人版,電影《芬蘭湯姆》由金獎導演多梅卡魯科斯基(Dome Karukoski)執導,是首布官方授權的傳記電影,電影著重的部分是托科拉克索寧的生平,他與親妹妹的關係,與男性舞蹈家的愛情,以及他如何受到啟蒙,投入繪畫的志趣。


導演多梅卡魯科斯基以插敘手法,從年老的拉克索寧準備在美國登台演講,開始回憶他年輕的軍旅時光,隱晦敘述他在軍中受同性吸引的過程,與他親手刺殺俄羅斯軍人的衝擊。電影前半鋪陳拉克索寧的慾望被喚醒,萌芽的慾望在戰後身處的平常社會如何被禁止,並如電影《模仿遊戲》呈現的背景,同志被法律所禁止。戰爭告一段落,離開芬蘭軍隊退伍的拉克索寧,被生活壓力、創傷症候群與慾望的壓力交融,在他遺傳自父母的藝術天分裡,找到可能的出口,用鉛筆畫出他腦海中嚮往的男性硬漢,也成了他個人宣洩的管道。

電影時序橫跨幾十年的時空,描述他的畫作投稿到美國雜誌,而他的筆名「芬蘭湯姆」如何誕生,並帶出芬蘭湯姆的插畫怎麼影響美國的同性戀者,跳脫陰柔的挾制,擁抱硬漢與慾望快感的吸引,甚至畫作怎麼紅回芬蘭。

大膽描繪男人與男人在性與快感中盡情自由享受的托科拉克索寧,他的畫強調了性能帶來愉悅的心情,以及被性挑起慾望時的那股滿足快感。而與過往不同的,芬蘭湯姆畫中負責挑起感官刺激的人物是男性,這些畫在60年代的社會有著反叛傳統形象的意味,也顛覆被觀看者長期為女性的位置,他圖畫中的「超級男性」成為有意識、新的被觀看的對象──誇張健壯的男體與不符比例的身材曲線、緊身的制服、巨大的性徵,且畫中人物的互動帶有情色。


電影《芬蘭湯姆》裡有一幕場景的台詞敘述托科拉克索寧創作時的動機,他努力畫出「能讓自己感到興奮、被自己的畫挑起情慾」的程度,甚至能拋開難為情的一面。芬蘭湯姆的畫如他所期望,畫是為了直接勾起觀者的慾望,幻化成為觀看者心中不折不扣的「意淫」對象,也鼓勵觀者正視、釋放慾望。

然而,芬蘭湯姆的插畫備受爭議的部分,例如畫的本身究竟是藝術還是情色作品,導演沒有著墨,對於芬蘭湯姆畫中將納粹形象、身穿制服的征服意象處理成單純引發情慾的影像,在片中也模糊的隱去。愛滋與道德、性解放、多重伴侶複雜關係總是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龐雜敘述,而芬蘭湯姆的插畫是否也帶動了曾經70、80年代初期愛滋的流行,在此導演僅以短短一幕「愛滋流行,因為死的都是我們(同志)的人,所以怪在我們身上」呈現。不久前的美國開放風氣,因罹患愛滋死去的恐懼,對性的開放轉瞬成了擔心與驚恐,電影放入了這段歷史,不過隨後以拉克索寧勇氣行動與畫中的提示「用保險套」作結,模糊並非常簡化的交代。雖強調了拉克索寧在那個時代的勇氣,同時擺放了拉克索寧遇過的種種同志議題與當代的議題,不過也就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最終,導演選擇在電影後半密集呈現同志族群長久以來不被接受的情節,多次顯出環繞拉克索寧身旁的芬蘭社會,是何等無法接納他的同志身分,生活處處帶著人身安危的擔憂,必須躲藏暗處。在《芬蘭湯姆》結尾,拉克索寧的家人雖然愛他但始終無法同理他作畫的動機,評價他的畫是骯髒的。

芬蘭湯姆》極力顯現出拉克索寧身為同志與情慾畫家不被接受的樣貌,並在他所踩的立場上,刻畫他的勇氣;但相反的,他身邊反對的聲浪,例如秘密檢舉他們派對的律師、拉克索寧的家人,這些對立者在電影中的面貌與圖像,應該清晰的模樣,都處於一種模糊不清,以至於他們都很快被歸納成「不願接納的一群人」,卻也使得電影雖然努力說好芬蘭湯姆的故事,但當中試圖傳達芬蘭湯姆開放、接納的觀點時,在關鍵描繪處顯得流於表面。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617】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