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晚班》觀後感:像與全場觀眾玩一場密室逃脫


《晚班》讓觀眾參與的互動性頗適合從遊戲或電玩的角度切入,觀眾有許多選擇,並能即時看見選擇後的結果,有趣的是與其他觀眾一起參與,更有種人性觀摩場的樂趣。

晚班》是2016年的作品,比較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電影,而是可以由觀眾來決定主角在劇情中的發展,影響主角後續的結局、甚至影響主角生死的互動式電影。

2018年Netflix最早上架了它們第一部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讓螢幕前的觀眾為主角決定要怎麼行動,當好人或壞人,主角的個性將由觀眾來塑造,他的命運也由觀眾定奪,據說《黑鏡:潘達斯奈基》有12種結局可以親身體驗。而《晚班》則是首部在台灣電影院上映的互動式電影,觀眾看戲前要下載指定的APP,在開演前輸入或掃描銀幕上的資訊,觀影過程中需要保持全程讓手機不休眠的狀態(手機APP顯示的是黑色背景,減少了電影院中光害的疑慮),而《晚班》稍稍刺激的,是它所有選擇都僅在5秒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要依著銀幕上的選項,迅速在手機上按下抉擇,而主角的行動會以全場多數觀眾的選擇為依據,所以有些主角的行動會和一些人的決定不同。至於主角能不能順利活到最後,也要看戲院裡的其他觀眾夠不夠機靈讓他活下去。

晚班》主角馬特,由喬索維堡特(Joe Sowerbutts)飾演

晚班》有一個基本的故事架構引領觀眾入戲,男主角是大學生馬特,在停車場值夜班,卻意外捲入一場古物拍賣的黑吃黑劫案,馬特要盡可能安全脫身,釐清這件黑吃黑背後的真相,同時也可以試著撈到額外的報酬。

從純欣賞電影的角度來說,《晚班》很難擠出什麼觀後感或評論,因為各種隨時而來的突發選擇,逼觀眾一下要主角這樣(要不要拋下女主角逃走?),一下要主角那樣(要逃跑還是找警察?),使得劇情與人物都支離破碎,如此發散,無法有一個邏輯或著立感受的點,因此,硬要帶著嚴肅並能與藝術相提並論的態度去評論《晚班》,恐怕有點困難。

主角馬特與梅參加古物拍賣現場

晚班》的互動性就頗適合從遊戲或電玩的角度切入,雖然《晚班》似乎很強調自己是互動式電影,不是遊戲。對參與《晚班》的一票觀眾來說,《晚班》的娛樂性最大在於劇本創造許多需要馬上給出判斷的生死交關場景,交給觀眾選擇,而觀眾能享受選擇之後的劇情變化。《晚班》將這部分的呈現,做到相當細緻,並能以「無縫接軌」來形容,在觀眾的選擇與劇情的銜接之間,表現極為流暢,讓觀眾很快體會到選擇後的結果,得到樂趣;更有趣的是,電影院有其他觀眾一起參與互動式電影,瞬間戲院化成一次人性觀摩場,以我的媒體場試片為例,這場觀眾很執迷在錢跟逃跑兩個選項上,幾次橋段都特別喜歡叫主角去討價還價,而且大家發現原來彼此都有默契選到喊價的選項時,還會出現一陣爆笑,是一群在金錢跟自己利益上絕不吃悶虧的影評媒體朋友場。


晚班》有7種結局,增加觀眾想二刷的機會(二刷票價會便宜些),尤其和一群朋友或觀眾坐在電影院內,嘗試讓主角活下去,帶著點解謎、偵探的性質,也讓人有種玩密室逃脫的緊張趣味,對於想要在電影院有看電影的感覺,但又有新奇體驗和娛樂性的觀眾來說,《晚班》是不錯選擇。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62】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