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我想有個家》觀後感:孩子的憤怒


娜迪拉巴琪在黎巴嫩的難民營與貧民窟中花費3年,觀察到難民營兒童被不當對待,他們遭受的不公義,也促使了她為此拍攝了電影《我想有個家》。

電影《我想有個家》片名原文Capharnaüm,可以視為地名迦百農,在聖經中是耶穌行神蹟之處,但也可以是法文「混亂」之意。導演娜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在訪談中解釋了片名緣由,她表達了現今Capharnaüm無論英文或法文其實皆指向「混亂」,引申為沒有規則之地、混亂的源頭或地獄。

娜迪拉巴琪在黎巴嫩的難民營與貧民窟中花費3年,觀察到難民營兒童被不當對待,他們遭受的不公義,也促使了她為此拍攝了電影《我想有個家》。她找來當地的素人演員,也尋覓到片中飾演12歲主角的贊恩阿勒費亞和飾演2歲小男孩尤納斯的小女嬰班克莉(Boluwatife Treasure Bankole),兩人展現了驚人的銀幕魅力與演技火花。


我想有個家》電影敘述12歲的贊恩被關入牢中,贊恩到法官面前接受審判時反控告父母,他控告父母生了他,卻沒有給他關愛與教育。電影也隨著贊恩的控告,倒敘他與其他手足在黎巴嫩貧民地段的生活。

電影中,贊恩與其他的手足出生黑戶,沒有出生證明。贊恩的父母收入微薄,家中的長子已經入獄,父母增加收入的唯一方法是取好幾桶的水,將藥局取來的藥磨成粉後溶入在衣服中,在家裡偷偷製毒;他們養不活6、7個兒女,卻也不懂得節育,只認為對膝下女兒們最好的生活出路,就是讓她們年紀輕輕12、13歲就嫁給房東兒子,或是覓得其他丈夫。

贊恩惡劣的成長環境中,已有超齡的成熟世故,他除了照顧自己,更照顧妹妹,隱藏妹妹的初經,深怕妹妹被父母嫁給其他男子。導演娜迪拉巴琪藉贊恩的視角及遭遇,顯出他對父母的生氣與對自己的無力,濃縮地呈現這些在難民與貧民中的兒童所受到的可怕待遇。電影中,在贊恩決定離家出走後,導演也以逃跑移工、非法移民的拉希爾(Rahil),她與2歲男嬰尤納斯躲藏的處境,對照贊恩一家,也在贊恩接手照顧尤納斯時,看到在他身上複製了父母對他照顧的方式,即便他仍盡力養育尤納斯,但年齡與知識教育不足的他,也只懂得用父母教他的製毒手法和綁住幼童小腳的手段來存活。

「上帝讓我們成為別人的腳踏墊」和「父母生而不養」是贊恩的控訴,導演在電影兩處轉折表現贊恩心中再也無法承受的憤怒,一個是得知12歲的妹妹懷孕難產死亡,另一個是得知母親竟再懷孕,安慰他,會再生一個妹妹給他。贊恩回應母親是震驚的表情和認為母親真是「喪心病狂」的諷刺。


在引導贊恩阿勒費亞和2歲嬰孩演戲上,導演娜迪拉巴琪也展現了她神乎其技的執導技巧,許多場景能看到導演對情緒自然的引發與捕捉。贊恩阿勒費亞的神情與他彷彿看盡滄桑的眼神,無聲訴說著故事,也讓贊恩這個12歲男孩的角色撐起整部作品。

藉由這部片,觀眾在《我想有個家》得以知道當一代又一代兒童與成人,重覆在缺乏愛與教育環境下,不斷演奏階級複製的循環悲歌,而這些正真實發生在不遠處。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92】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