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摯友維尼》觀後感:長大的我們都不要變成長鼻怪、聞死鼬


《摯友維尼》像是特別獻給大人觀賞的,傻傻的維尼像個智者,引導長大的克里斯多弗羅賓為生活與工作拉出適當界線,甚至幫他認清慣老闆的真面目。

小熊維尼與克里斯多弗羅賓還有其他的好朋友小豬、屹耳、跳跳虎、袋鼠小荳、瑞比、貓頭鷹,一起在百畝森林玩樂及冒險,羅賓總是像個小大人般,適時出現幫助維尼與朋友們,解決在森林中遇見的難題;然而,時過境遷,在迪士尼真人版電影《摯友維尼》的故事中,克里斯多弗羅賓終歸離開了百畝森林,入住寄宿學校,迎向了長大,一個聰明男孩成了大男人,歷經父母逝世、戰爭、愛情、工作等階段,長成了成熟世故的大人,是丈夫也是父親更是主管,從以前覺得「有時候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做」,心態轉化成了「會做所有準備,避免最壞的事情發生」。


《小熊維尼》最早是一本故事書,1926年出版,由A.A.米恩(A.A. Milne)所著。米恩受到兒子羅賓和動物園的一隻明星熊所啟發,撰寫出關於羅賓與他的熊布偶在百畝森林的故事。故事的插畫由謝培德(Ernest Shepard)所繪,那時候的維尼喜歡吃蜂蜜但他的頭比較圓,也還沒常穿上紅衣,和之後迪士尼重新繪製的形象有些不同,而大多數人熟悉的多半是迪士尼所繪的維尼。有趣的是,在《摯友維尼》中的維尼,則是結合了童書和迪士尼兩者的樣子。

同樣地,維尼專屬的主題曲許多人都在電視上聽過,琅琅上口,這回也在《摯友維尼》中,在維尼從睡夢中醒來時以清脆的樂音聲出現。「Winnie The Pooh」主題曲是薛曼兄弟(Sherman Brothers)所作(兩兄弟曾替《歡樂滿人間》、迪士尼主題樂〈小小世界〉譜曲作詞)。他們為《小熊維尼》作的主題曲,至今仍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電影順其然地置入多個取悅維尼粉絲的情懷元素,除上述提到的主題曲、維尼外型的打造之外,從電影開頭也以重現百畝森林的地圖插畫來講述故事,翻閱書本的方式看著羅賓長大。由於背景設定在二戰後,電影畫面與場景充滿了復古風,其中維尼、小豬、跳跳虎的布偶形象在迪士尼精美的電腦動畫下彷彿栩栩如生,然而,對許多維尼的影迷粉絲來說,剛開始還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幸好電影最初的節奏是慢慢地讓羅賓長大,而維尼則是與羅賓辦完告別派對後,癡癡望著羅賓消失的樹門;影迷不會一瞬間馬上看著長大的克里斯多弗羅賓跟維尼現身在倫敦街頭,否則還真有說不出的奇異感。


編導部分,導演馬克佛斯特顯然努力藉由大人的羅賓,引起也早是成人的舊粉絲們內心的共鳴,體會忙碌的成人生活,深陷在忙、盲、茫的窘境,工作和家庭兩頭忙的羅賓,藉著維尼的再次現身,提醒找回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方向和次序。傻傻的維尼像個智者般,引導羅賓為生活與工作拉出適當界線,甚至幫他認清慣老闆的真面目。在電影中,小豬與維尼、跳跳虎稱這種自己只懂得享樂不懂得長進,一昧要員工賣力、不顧員工生活的老闆為可怕的「聞死鼬(Woozles)」,這似乎像是給長大的維尼粉絲們,一種善意的提醒。


演員伊旺麥奎格依舊魅力十足,抓住所有目光焦點,將羅賓詮釋地頗具說服力,進入百畝森林前後的層次拿捏得當;維尼的老牌配音員吉姆卡明斯(Jim Cummings)回歸為維尼及跳跳虎配音;飾演羅賓女兒的小演員布朗特卡麥可(Bronte Carmichael)在電影後半的表現十分聰慧,讓最後精采的冒險橋段順利帶出故事寓意。

摯友維尼》適合闔家觀看,不過與其說是給小朋友欣賞,不如說是特別獻給大人觀賞更為貼切,片名原文是Christopher Robin,就像是對著長大成人的每一個我們,述說如伊旺麥奎格在訪談所言的,維尼的生活哲學似乎對這個時代的大人很有幫助,恰巧給出了不少建議。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65】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