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從《我的長崎母親》看戰後紀念電影,從亂世見真情


《我的長崎母親》是山田洋次再度身負重任拍攝的日本二戰後70週年紀念電影。不過,日本描述戰後的基調與西方不同,走著「爆破不是重點、爆淚才是王道」的走向。以下將回顧8部東西方戰後電影,帶你一窺過往戰爭歷史,從亂世見真情。

我的長崎母親》是日本大導山田洋次繼《東京家族》紀念小津安二郎之後再度身負重任拍攝的日本二戰後70週年紀念電影,這種意義大的片子卡司必然大,除了日本國民女性吉永小百合主演之外,還有柏林影后新星黑木華以及傑尼斯團體嵐的成員二宮和也。二宮和也飾演在二戰喪失性命的男子,某天突然出現在母親與戀人眼前,三人重溫戰爭讓他們所失去的關於生活的平淡幸福,電影選於母親節上映,已昭示此片的軟性溫情基調、與一般戰爭不同,是讓觀眾療傷癒心為訴求的(儘管故事主人翁是因為原子彈的爆炸而死)。



在日本,描述二戰相關的反戰電影不少,與美國二戰相關電影不同的是日片的療癒性都很高,是典型的「爆破不是重點、爆淚才是王道」走向。相關經典電影例如木下惠介導演的《二十四隻眼睛》是由反戰小說翻拍,片子很長但是電影很感人、隨著劇中女老師的生命歷程看下去,觀眾很難不被渲染到,非常值得細細體會。


名導演木下惠介電影名作《二十四隻眼睛》日劇SP化,由松下奈緒主演。

而《我的母親手記》也是由日本文豪井上靖的書所翻拍電影,講一對母子在戰亂中分離、造成了兒子心中無法諒解母親的傷痛,一直到母親垂死的那幾年才真正和解的故事。



日本二戰電影主要就是都以情感面為主軸,就算是像《永遠的0》由岡田准一飾演零式戰鬥機飛行員這樣的動作片,最終還是都能巧妙地把日本平民那份對於二戰溫柔控訴的情懷、與時代社會思維做一番巧妙的縫合,和經典戰爭電影《搶救雷恩大兵》擁有感人的結局可謂異曲同工。而我們也能從這兩部片看出同樣都是二戰為背景的電影,戰勝國與戰敗國家底下的子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孩子,我們可以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受苦受難,但是為了(自己不想打卻要被迫在)戰爭而死這件事實在是太莫名其妙了。《我的長崎母親》大抵上講的也是同樣的事。



這種以二戰為背景、講的卻是最純粹的人心部分的經典電影還有《真善美》、《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蘇菲的選擇》以及《模仿遊戲》等片,這些電影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是受到奧斯卡電影獎肯定過、通俗與經典兼具,而且比起那些以描述戰爭場面見長的電影來說更為厲害,亂世見真情自有它的永恆道理。

作者:雀雀

本期焦點-【v.548】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