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 還能逃去哪裡呢?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呈現的是難民一天天承受的混亂與惶恐,從Aida的「雙重身分」視角來看又多了一層清晰感。原文片名「Aida你要往何處去?」除了點出塞族共和國當年這批難民無處可逃、不知能去哪裡以外,或許還有另一層寓意。

1995年7月,塞族共和國出兵攻打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雪布尼查遭攻陷,成群慌張的居民想擠進聯合國管制的難民安置區,但駐守在此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面對塞族共和國的進逼,也是進退維谷。《阿依達的救援行動》以前述真實事件為背景,虛構出主角Aida(Jasna Djuricic飾演),她是聯合國指派的翻譯員,在難民安置區負責翻譯,身為波士尼亞人與雪布尼查居民的她,除了擔心同胞,更擔心自己丈夫與兩個兒子的安危。

塞族共和國的將軍Ratko Mladić(Boris Isakovic飾演)在談判桌上信誓旦旦,說會保障未參戰平民的安全,但是誰敢相信他呢?只是,就算不相信,又能逃去哪裡呢?進不了安置區的難民人心惶惶,但進去的人們同樣身陷危機......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呈現的是難民一天天承受的混亂與惶恐,從Aida的「雙重身分」視角來看又多了一層清晰感。Aida有聯合國職員身分,可讓她當個局外人,平安跟著維和部隊的人同進退,但她同時是在地教師,也是塞族共和國眼中的仇敵。

Aida替維和部隊翻譯命令給難民聽的時候,常常猶豫再三,彷彿字字句句都帶著極難負荷的重量,因為她身為「內部人」很清楚情勢多麼不妙,因此配合布達指令時,感覺自己也是騙人的共謀;然而她也知道,若想保留替家人求情、求特權的籌碼,仍得乖乖配合維和部隊。




Aida想利用聯合國這邊的關係幫助家人,不要被敵方帶走,但困難重重;聯合國的人同樣焦頭爛額,上頭不給支援、又得維持安置區的秩序、更不想惹出差錯,相當難為;而Aida的同胞想請她幫忙時,她也跟自己的聯合國長官一樣無能為力。這些人或許都希望做好事,但在危機之下,沒有這樣的選項。

為了一路逃難,Aida與家人身邊帶著的家當已所剩無幾,但為了怕被追查生事,他們還更進一步銷毀了日記與照片,那些承載豐厚回憶與歷史的珍貴物品,瞬時成了再也湊不回的碎片。不管最後能否倖存,這家人早已被迫失去太多。




***以下有歷史雷***

這兒最後發生的事情,在歷史上是相當令人傷痛的一頁,維和部隊本身沒有權力動用武力對抗,聯合國高層也沒有其他動作,只能讓賽族共和國的將軍軟土掘深,而一步步退讓的結果,終究換來更大的災難,再次證明想靠任何和平協議來保障弱小的期待都是癡人說夢,沒有強權惡霸會願意這樣止步的。那位塞族共和國將軍Mladić,從92年就參與並指揮塞拉耶佛圍城,95年又進入雪布尼查,主導《阿依達的救援行動》片中這場針對八千多名男性(多數為穆斯林)的大屠殺,後來被稱為「波士尼亞屠夫」,面對這種人,無為的聯合國根本沒轍。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最後的悲劇呈現方式相當低調,但誘發的痛苦感受仍是相當強烈,而且有好幾個層次的餘韻。Aida為了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氣憤與悲痛;互相認識的鄰里,因為選擇不同的效力對象或有不同的信仰,而成為敵對方,更令人感慨;但最恐怖的莫過於事過境遷之後,這群曾經站在不同邊的人,還得試圖繼續相處,簡直是一日一日的凌遲。導演在電影最後,安排了多年後的劇情,即使是個和平、安詳、快樂的表演,但透過鏡頭捕捉的幾張臉、幾個表情,觀眾內心又回到當年的那場屠殺,極難想像當事人們是如何捱過這些日子的。

原文片名「Aida你要往何處去?」除了點出當年這批難民無處可逃、不知能去哪裡以外,或許還有另一層寓意。相傳耶穌門徒彼得,在暴君尼祿追殺基督徒時,匆匆逃離羅馬,卻在路上遇見耶穌,彼得問:「主往何處去?」耶穌答:「我要回羅馬再一次被釘上十字架。」這讓彼得醒悟,回去羅馬殉道。《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原文片名中的Quo Vadis,意思就是前述的「你往何處去」。Aida最終如彼得一般,勇敢回到那場悲劇的中心,並繼續擔任教師,願她替後代植下的思想與教育,能夠讓世界多一絲絲改變的可能。

本期焦點-【v.825】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