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Netflix《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操弄我們還是連結我們的社群網路?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今年年初日舞影展頗受關注與話題的紀錄片,表達網路科技有其正面,但也有其負面,而紀錄片將它認為的負面清楚呈現:網路科技已逐漸演變成操弄我們與社會的巨獸。

我們可能都有察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更精確的說,是手機上的APP程式──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Google還有Youtube,我們早起第一件事可能都是先查看手機裡面的這些社群網路,睡前最後一件事可能也是如此。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一部挖掘社群網路如何對現代人際關係及社會造成影響的紀錄片,它提出很多社群媒體網路造成的問題,更直指我們切身觀察到的:人民世界觀趨向兩極化,社會出現極端政治的傾向,這些問題核心其實都與數十年網路科技的大躍進息息相關。

紀錄片導演傑夫奧洛夫斯基(Jeff Orlowski)是一位美國導演,他在紐約史岱文森高中時期擔任知名校報《旁觀者》(The Spectator)的主編,歷經過911事件,當時他迅速決定出版24頁全彩的專題報導,揭示學生遇上911攻擊時的心情與故事,以及他們需要的協助。傑夫奧洛夫斯基成為導演後仍持續關注影響集體社會的事物,2012年《逐冰之旅》(Chasing Ice)藉由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詹姆士巴羅格(James BALOG)走訪極地,揭露氣候變遷的真相,2017年《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則藉由珊瑚生態的劇變,揭露氣候暖化的事實。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攝影機左方為導演傑夫奧洛夫斯基,右前為被採訪的人道技術中心主席Tristan Harris

或許是校報主編的訓練使然,傑夫奧洛夫斯基的紀錄片像完整的報導,很擅長用短的篇幅去深化、拆解與挑戰一個主題,讓觀者對此議題有廣泛的認識。片長93分鐘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邀請到眾多前FB、Google、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等等的社群軟體工作者,曾在Google擔任設計倫理學家的Tristan Harris、Crashlytics的共同創辦人Jeff Seibert、youtube前工程師Guillaume Chaslot等人(身價平均百萬美元)。他們離社交網路的內部運作最近,能提供關於此主題最第一手即時的資訊,按他們的訪談內容,他們都表達了對網路科技的道德倫理感到憂心。Tristan Harris講明這些網路科技是全新的經濟模式,與以前的腳踏車、電視的這些工具發明本質上不同,網路科技是主動的工具,它盡全力要讓人「上癮」,讓人們想要花更多時間使用。紀錄片用了一些片段與找尋相關的專家支持「上癮」的論點,其中一個例子指出,這些科技結合心理學的設計,會在手機螢幕提示你收到什麼訊息,讓你會過一陣子就想看看螢幕有什麼訊息出現,這行動帶來的刺激正宛如賭博一樣,下注然後得到可能有的結果,心理學上稱其為「間歇性強化」,講白點,這些提示的用意就像鉤子一樣,要勾住你投入社群軟體。

紀錄片穿插戲劇元素,讓觀眾理解網路科技如何令人上癮,演算法如何運作

紀錄片更講明這些網路科技都有自己一套的演算法,搜集所有大眾用戶的數據,建立最精準能分析用戶喜好的基模,給真正的客戶(付錢的廣告主)投放廣告。《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紀錄片也以演員斯凱勒吉桑多(Skyler Gisondo)和卡拉海沃(Kara Hayward)等人飾演的家庭劇,表現一套演算法是如何越來越精確能憑著用戶的個性化數據操弄用戶,給予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最大可能地吸引其注意力,並同時投放用戶會有興趣的廣告,並向廣告客戶收取費用。

紀錄片也戲劇化的放出普丁的影像,影射即便像普丁這類的政客想利用社交媒體操控美國選情,也是「合法的」,因為他們是透過一般管道付錢的廣告主。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除了分析演算法怎麼讓人困於同溫層,驅動出極端化社會,也藉由這些專業工程師的口說出,其實他們對演算法尚未全然掌控,可能還一知半解,但網路科技卻已經成為提供客戶操弄社會的一個途徑,這個巨獸已經實質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諷刺的是被當作真正「商品」賣給廣告客戶的我們,不覺得有任何不妥。以前的小木偶皮諾丘要認真學習,避免政客的操弄,新世代的小木偶就像片中的Z世代年輕人,從小就在有網路科技的世界長大,他們的認同和焦慮與自我形象都來自網路,網路卻不會像其他工具一樣設下限制與規範,也沒有什麼是「事實」,他們不自覺的接受網路資訊、被網路影響、被網路操弄,甚至成年人也是。Tristan Harris形容「這就像是你不知道自己在母體裡,你要怎麼從母體裡醒來」?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今年日舞影展頗受關注與話題的紀錄片,表達網路科技有其正面,但也有其負面,我們不能天真的不看負面的影響,而紀錄片將它認為的負面清楚呈現,也認為這些負面需要被限制與規範。片末也提出個人可以應對的方法,例如使用不搜集數據的Qwant的瀏覽器,不去點擊推薦給你的內容等等。

不過仔細想想,由用演算法來讓用戶瀏覽電影線上片單的Netflix買下發行這部紀錄片,也是有點微妙。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776】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