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短評--《破處》:台灣人的性恐懼


台灣是一個表面上開放多元,實際上依然很保守的奇特民族,這種「看到身體就恐慌、聯想到性就害怕」的奇特心態,完全出現在《破處》這部電影當中,呈現出台灣虛偽社會的集體性焦慮。

馬來魔影評:《破處》(Leaving Virginia)。評分:50分

◎【一言以蔽之】:台灣人對性的恐懼和偏見,已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台灣是一個表面上開放多元,實際上依然很保守的奇特民族,這種矛盾的氛圍,常常出現在電視新聞上,他們喜歡報導性感美女,可是女模特兒的乳溝通通馬賽克,這種看到第二性徵就自動產生莫名罪惡感的「世界奇蹟」還不止出現在新聞上,就連電視上播放的動畫都常常出現女主角的比基尼造型被打上馬賽克,就連學校想要教導兩性教育,正確看待性議題,都還要被保守派家長抗議,這種「看到身體就恐慌、聯想到性就害怕」的奇特心態,完全出現在《破處》這部電影當中,呈現出台灣虛偽社會的集體性焦慮,令人啼笑皆非!

這部號稱是「性喜劇」的電影,描述兩個中學男生約好要破處,但在汽車旅館一起「做運動」的援交女,卻因吸毒過量,做愛高潮時暴斃,男主角雖然成功破處,但是為了害怕吸毒的事情被發現,所以只好想辦法棄屍,於是一場破處之旅,當場變成棄屍之旅,顯然是嚴重離題,而且奇怪的是,台灣電影從《大佛普拉斯》、《江湖無難事》,再到現在的《破處》,都以「玩屍體」來當成樂趣,台灣創作者是不是得了一種「集體戀屍癖」的病?你們就算沒想過屍體的感受,也麻煩顧慮一下觀眾的感受吧!

雖然很多電影都以屍體當成黑色幽默,但本片顯然是最無趣的一部!做為喜劇,他一點都不好笑,做為劇情片,他的內容也不夠深刻,而且又落入一種脫離現實的文青式自言自語,除了敘事凌亂、偏離主題、嚴重走鐘之外,更糟糕的是整個劇情竟然把性關係描述成危險的事情,又和毒品、死亡或災難畫上等號,表面上開放談性,事實上逃脫不了台灣人對性的恐懼,無論是對年輕人的描述,還是對性的描述,都充滿「大人的」偏見,而這些無謂的焦慮與偏見,就是台灣始終沒有辦法進步的原因!

既然本片被定位成青春性喜劇,那麼收尾格外重要,這關係到片中年輕人如何讓這段性冒險成為人生啟蒙,這種青春的好奇、探索,以及成長的主題,西方有《美國派》(American Pie)之類的電影可以當成標竿,但是相形之下,台灣這部相似主題的《破處》顯然弄巧成拙、作繭自縛,而且不但沒有明確結局,劇中人物經歷旅程之後也毫無成長,這是導演的不負責任!當一部「性喜劇」只能傳達出性焦慮和性冷感,證明台灣人如果不把「性愛等於禁忌」的腐敗意識形態丟掉,而又要假裝開明的話,永遠都是表裡不一,而且自打嘴巴!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66】 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