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悲慘世界》強而有力的警世之作


《悲慘世界》利用一起單純的孩童竊盜案件,帶著觀眾深入許多法國人都敬而遠之的 93 區,其中對警方執法過程與人民生活現狀的描寫,很巧妙的揭開存在三色旗之下那些種族歧視、社會暴力、執法過當與階級隔閡的問題,看見自己平時看不見的陰暗角落。

坎城影展評審團獎,打敗獲得許多觀眾好評的《燃燒女子的畫像》代表法國角逐 2020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並成功入圍五強名單之中的《悲慘世界》,儘管最後不敵韓國今年在獎季大放異彩的《寄生上流》,但這不僅沒有影響故事聚焦在警方上街巡邏的過程,讓整部片都處於相當緊繃狀態的精采程度,也因為奧斯卡提名所獲得的許多關注,使得電影本身的核心主題與導演想透過這段故事激起觀眾思考的立意更具有價值。



悲慘世界的故事背景
法國因為移民政策與其自由、平等、博愛的核心理念,一直以來都逐漸成為多元種族並存的文化大熔爐,我曾有朋友在觀賞世足賽時,看見法國隊佔半數以上的非裔黑人球員而感到驚訝,或許法國這樣的背景現況與人們對此產生的疑問,就是《悲慘世界》會將法國於 2018 年世界盃奪冠作為片頭,並提及獲得當屆「最佳年青球員」的黑人球星姆巴佩(Kylian Mbappé)的原因。

法國複雜的人口組成雖然展現他們國家的根本價值,但在由「人」所建構起來的社會中,國內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矛盾也自然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而愈發嚴重。「93省」指的是巴黎北郊的塞納-聖但尼省,因為人們多為勞動階級,加上大量北非與非法移民的移居,逐漸成為全法國最貧困,竊盜、販毒、賣淫等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的地區,而這正是《悲慘世界》整部電影的故事舞台。



悲慘世界好看嗎?
悲慘世界》以 19 世紀法國作家雨果描述罪犯贖罪、社會現狀、現實壓迫,並涵蓋 1832 年巴黎共和黨人六月起義的小說《悲慘世界》貫穿整部電影,故事就好像一條點燃的引線,從原本看似平靜的日常巡邏出發,以新到職警員的旁觀者角度,一步步透過車窗揭開警察與人民的關係,並因為一起意外而被牽扯進其中,形成最後爆炸性的後果。

實在難以想像這樣一部成熟完整的作品竟會是導演拉德利的首部長片,精準的場面調度、節奏掌握,巧妙設計了片中所有出現的元素,無論是警員火爆衝動的性格、龍蛇雜處的街區、地方幫派的利益交換,或者白人、黑人、吉普賽人、穆斯林的幾場對峙場面,都在鏡頭快速的流轉下帶出緊繃、高張力,似乎不小心便會一觸即發的情況。



悲慘世界呈現出來的狀況
悲慘世界》電影根據 2005 年 10 月在巴黎近郊的蒙費爾梅伊鎮,兩名非裔男孩因為躲避警察追捕而遭電死,引發人民群起激動的抗議與暴動事件作為故事題材發想,將片中一起過度執法所造成的意外槍擊事件成為種族與警民衝突爆發的開端,透過真實與虛構兩者時空背景的錯置,呈現即便時至今日,跟過去類似的事件依然可能持續不斷重演,並且還是沒能妥善將其解決的狀況,讓那面三色旗彷彿成為世間最大的諷刺。

如同 2019 年香港因為送中條例而起,最後因為許多後續事件延伸至人民對警察、政府、國家的極度不信任,身在台灣的我們看完《悲慘世界》之後,對照著香港越演越烈的抗爭活動,能否明白人們為什麼會上街?真正對他們憤怒感同身受?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問題雨果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給了我們永遠不變的答案:「朋友們請記住這點,這世界上沒有壞作物,也沒有壞人,只有壞的耕作人。」在片尾成為讓整部電影能夠完整的畫龍點睛。



悲慘世界的核心主題
就我個人而言,與其說《悲慘世界》是在挑起人們的仇恨與對立分歧,更偏向把它視為透過現實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來講述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到頭來,整部片在呈現社會不公與民眾憤怒的同時,也給予觀眾必須抱持尊重包容態度的提醒與警惕,告訴我們應該多多關心自己平時看不見的陰暗角落,跟不同立場或價值觀的人們和平共處的核心主旨。

悲慘世界》利用一起竊盜案件,帶著觀眾深入許多法國人都敬而遠之的 93 區,其中對警方執法過程與人民生活現狀的描寫,很巧妙的揭開存在三色旗之下那些種族歧視、社會暴力、執法過當與階級隔閡的問題,並以看似可愛但存在攻擊性的幼獅作為象徵,讓整部電影具有強而有力警世意圖與諷刺批判性。



悲慘世界影評結論
我想導演選擇在《悲慘世界》最後即將崩潰之時嘎然而止,並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尾,似乎也試圖帶出或許在最壞的情況,還是存在一絲絲能夠因為人們良知而扭轉困境的希望,讓人在驚恐之餘也深刻地反思自身的行為。對應到片頭舉國歡騰,無論種族、膚色、性別、宗教都團結一心,以身為法國人為榮的慶典氛圍,這才是一個國家最美的時刻。

本期焦點-【v.747】 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