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1917》:搶救二營大兵


看過《1917》的朋友,共同感想大概都是「身歷其境」吧。銀幕上的風景無論是殘破的房舍或是大片草原或是遍野屍體,每個場景都透露出強烈的不安感,大量的長鏡頭讓觀眾緊貼著主角的視角前進,放大我們對角色處境的焦慮感,達成「感同身受」的效果。

「我要告訴你一件事,但我想你早就知道了,為他的死難過是沒有用的。」

1917年4月6日,准下士布雷克和史考菲奉陸軍總部命令,穿越德軍棄守營區,前往二營駐地通知上校麥肯錫暫緩對德軍發動攻擊,以免掉入敵方陷阱;為營救1600名二營弟兄性命(以及布雷克的兄長),布雷克和史考菲不顧危險深入戰區…

Sam Mendes導演的《1917》,題材討喜、劇本架構前後呼應、演員表現出色、配樂具有渲染力、場設與道具與攝影等技術面都是高水準、情感面的處理也不含糊,各環節都無失手,我想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應該就是它了。

看過《1917》的朋友,共同感想大概都是「身歷其境」吧。銀幕上的風景無論是殘破的房舍或是大片草原或是遍野屍體,每個場景都透露出強烈的不安感,危機四伏,難以猜測德軍何時何地會發動攻擊;大量的長鏡頭讓觀眾緊貼著主角的視角前進,放大我們對角色處境的焦慮感,達成「感同身受」的效果。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1917》的劇情可用簡單一句話說完「在時限內抵達目的地傳達指令」,但細節的補充卻很飽滿;電影開場與結尾的大片田園景觀,對照的是自然的寧靜與人為戰火的迫害反差、訴說的是人事全非的悲歌,短短一日,竟是生死之別。

布雷克和史考菲進入德軍曾經佔領過的地道中,一張床頭照片、一罐又一罐的狗食,說著敵人如你我般有著對親人的牽掛,也說著不只英軍面臨食物短缺問題,德軍亦是如此。然而,史考菲和布雷克幾次與德軍交手,只要稍稍顯露出同情心,立刻陷入生死險境,點出戰爭撕裂人類情感的殺傷力(我們的情感如此相近卻因為戰火而被迫廝殺)。

此外,布雷克急著前往二營通知暫停攻擊指令,不只是要拯救其他無辜士兵性命,也是為了不讓兄長平白送死。反觀沒有親人在前線的史考菲受命同行,讓他內心產生:「為何我要冒著可能犧牲性命的危險走這一遭?」的不滿,這個問題曾在《搶救雷恩大兵》被提起過,《1917》透過布雷克的死亡以及史考菲與一名法國女子和嬰孩的短暫相處時光,點出行動的價值與意義(自由與和平往往是無數無名英雄爭取而來的結果)。



「結束戰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奮戰到底。」

1917》的劇本試圖呈現事件的雙面與曖昧性,例如片中一名上尉得知史考菲的任務後,他提醒史考菲說:「當你找到麥肯錫上校,確保傳達指令時有目擊證人在場,因為有些人只是想要開戰。」暗示有些戰爭(犧牲)的必要性需要被質疑:開戰可以是要追求和平與正義,也可以被用來鞏固勢力或追求榮耀的手段,一如片中多次提及的榮譽獎章,既是英勇的表徵,也是戰爭悲劇(沾滿血腥)的證據。

1917》展現Sam Mendes導演精準的敘事節奏掌控與高超的場面調度,同時讓觀眾見識好萊塢強大的技術水平,很多一鏡到底的橋段應該彩排很多次吧?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場戲。

一是前往二營途中,手掌被鐵網刺傷的史考菲滑落在一個壕溝中,他轉頭看見左手邊有一具肚子開花的屍體,史考菲一臉驚嚇,並提醒自己不要碰到屍體(左手掌受傷),但晚史考菲一步進到壕溝的布雷克被他右邊一隻大老鼠嚇到,往後退一步撞到史考菲,突然被這麼一撞,史考菲的左手很自然地扶住地面,就這麼不小心放進身旁屍體的肚內...,當時看到這一幕,一邊覺得這幕其實有著荒謬喜劇的味道,一邊覺得演員的反應好自然,完全不像是演出來的啊!

另一場是夜戲,閃光彈投射空中,光影不斷改變,既有魔幻效果又能帶來危機感。能夠把一場危急的戲拍得如此神秘詩意,怎能不叫人讚嘆?

1917》集結多位英國大咖演員,露臉機會不多(常常只有一幕戲),但都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而飾演史考菲的George MacKay,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驕傲大聯盟》片中氣質害羞的大男孩Joe,多年後再次看到他的演出,成熟許多,儘管沒有入圍奧斯卡獎,但表現的相當紮實突出。

作者:香功堂主 【香功堂】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44】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