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AI終結戰》怎麼決定價值?怎麼取捨?


《AI終結戰》感覺好像是很科幻動作的商業娛樂片?如果這樣想就會有很大的落差了。它是一部需要觀眾思考的電影,但這種思考不是解謎的思考,而是哲學的思考,氣氛算很沉很沉,很多時候營造出這種不知道真實狀況還要生活在一起的心理壓力。

AI終結戰》還蠻容易讓觀眾有錯誤的期待,首先,它是未來由機器掌控的背景,再加上「終結戰」三個字,感覺好像是很科幻動作的商業娛樂片?如果這樣想就會有很大的落差了。《AI終結戰》的評價很好,但它好的地方可能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所以先就這點來澄清一下。

AI終結戰》是一部需要觀眾思考的電影,但這種思考不是解謎的思考,而是哲學的思考,很多事情是無法二分法來判斷的(比如誰的生命比較有價值),但在某些情況下就必須要做二分法的決定(只能救一個人時,一定得選一個),這時要用什麼來當決定的標準?道德?道德是否又很抽象可以有多種解讀呢?大我優先於小我?可以優先到什麼程度?誰來決定什麼會對大我好?這種沒有標準答案卻又需要決定的狀況,就是《AI終結戰》要探討的主題。(這裡只是舉例讓大家有點方向,並不表示電影中就是解這個問題,還是要自己看才會知道。)



如果你是那種「告訴我答案就好」的型,不想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不想考量不同的角度和影響,那就很不適合《AI終結戰》。

再來,《AI終結戰》需要觀眾有耐心。電影中只有機器人、一個小女孩、一個成人女子,這三個角色會說話。後者還是後來才加入的。可以說整部片都是在看這三個角色的互動,但他們的互動就包括很多生活化的細節。且,許多的狀況需要觀眾去「觀察」,角色並不會直接用嘴巴講出對白告訴你,所以平凡生活的小地方可能也需要注意力,但若不看這些,只是等著事件發生,等著高潮出現,我就直言,那會等到睡著的。

AI終結戰》的氣氛算很沉很沉, 而且為了營造出這種不知道真實狀況還要生活在一起的心理壓力,很多時候,只是單純的再拍一些生活細節 ,在角色的表情、小動作等等做呈現, 如果觀眾沒有習慣自己去看這些東西,沒有習慣自己設想角色的心情,可能就會覺得無趣。



若上述這些都OK,應該就比較能夠找到《AI終結戰》的賣點和優點。
它是用小女孩的角度來切入,所以我們一開始知道的資訊,就是「母親」告訴小女孩的那些。等到有第二個資訊來源出現時,我們也會跟小女孩一樣無法判定哪一方的說詞是真的。一直要到電影的最後,才會知道全盤的真相。的確這是一個「梗」,可是我覺得《AI終結戰》並不是要用梗來讓觀眾嘴巴合不起來,更重要的是這個梗背後代表的意義,當你知道了這個梗之後,就會重新思考整個佈局,以及「為什麼」要這樣佈局,然後才會發現,造成這種佈局的基礎觀念其實在小女孩的生活中略微就有暗示到。

至於這是什麼觀念?因為涉及到重要劇情,在文中不便討論。我們就抽象的說,是和生命的價值以及怎樣對大局較好有關。比如漫威的薩諾斯,他的想法真的不好嗎?如果人類的數量確實超出了地球的負荷,再下去也肯定會導致大家共同滅亡,那若讓一半的人消失,可以拯救剩下的一半人,該不該做?如果該做,又要如何選擇哪一半的人消失?是隨機好?還是把不好的人除去?那又如何決定誰好誰不好?

這個世界上恐怕不會有絕對的公平存在。我們每個人感知到的公平也都是從自己的出發點來看的。且任何事情都有太多的面向和太多要考量的標準,沒有辦法用單一(或少數)指標就決定。這個就是現實,可是,我們卻又得要做出取捨,有些取捨是帶著感性的同理,有些取捨是純理性的考量,我們是人,無法像機器做到純分析來計算最佳解,而我們這些身為人才有的人性元素,是防阻我們做出理想決策的障礙嗎?還是說生命的意義無法單純用數據來算清楚呢?《AI終結戰》或許是很極端的例子,可是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層面,其實我們也天天在做著取捨,只是因為影響小很多所以可能不自覺而已。



AI終結戰》本身的娛樂性或許沒有想像的高,但它點出了一些可以好好思考的點,看完電影之後反而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也許這些哲學性質比較高的問題不可能有正確答案,重要的是,至少要去想過不同的面向,而不是永遠都用自己的視角看世界。

AI終結戰》本身並沒有討論太多,因為大半時間都是在舖陳、揭露這個架構,最後才呈現真相,真相出來之後,就等於是把問題丟出來給觀眾,剩下的就留給觀眾帶離戲院了。這樣的片子真的不太…一般,喜歡的族群可能不大,至少先了解電影的走向,都比帶著看科幻動作片的期望進電影要會好很多。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12】 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