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大象席地而坐》:眼中只剩世界的惡?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倒吃甘蔗的作品,是胡波導演對於他身處世界的觀察,前半場覺得演員表演有些輕浮不夠穩重,後段覺得每個人的演出與影片節奏搭配的未免太完美;劇本有它斧鑿很深的部分,但當它動人時,又是情緒澎湃洶湧地叫人招架不住。

聽說,滿洲里有一頭大象成天坐著,別人怎麼逗弄牠都不會有反應。

地方大哥於城跟好友的女友上床,東窗事發後,好友在他面前跳樓自殺;韋布的同學黎凱遭校園惡霸於帥指控偷了他的手機,韋布堅信朋友人格,決定力挺到底,卻在爭執過程中不小心將於帥給推下樓梯,韋布擔心於帥家人報復,決定離開居住的城鎮;年紀一把的王爺爺與兒子媳婦孫女同住一個屋簷下,兒子與媳婦有意搬到明星學區居住,房子小開銷大,他們打算將老父親給送進養老院,王爺爺百般不願意,推說:「養老院不給養狗,我不能去那邊住。」,怎料,陪伴多年的狗卻被另一隻大犬給活活咬死;女學生黃玲的母親日夜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家庭,寂寞憤怒不滿的黃玲在學校副主任身上尋求慰藉,只是兩人情事被人拍下並於學校群組散播影片,使得黃玲生活為之大亂......

胡波編劇/導演/剪輯的《大象席地而坐》,片長四小時,前兩個小時看得我有些不耐煩,節奏慢、對白太文藝腔、影片超級低氣壓,每個人都罹患溝通失能症,見面講話不是嘲諷挖苦,就是大小聲吵嘴,你威脅我,我惡狠狠回應;而且什麼悲慘事都讓這群人給碰上,跳樓死的、摔樓梯的、獨居老死的、被咬死的、校園霸凌的、家庭失和的、恃強欺弱的、友情與愛情遭受背叛的等等,「世界是一片荒原」片中一位掃地學生沒頭沒腦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心想,也太荒原太悲情了吧!



「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只是到了後就會發現沒有什麼不一樣。都過了大半輩子,只得騙自個說,一定是不一樣的。」

看完前兩小時,我以為我不會喜歡《大象席地而坐》,想不到後兩個小時是魔幻時刻,戲味在後半段完熟發酵,我為之深深著迷,毫不猶豫在映後觀眾票選單上給出五顆星分數;看完《大象席地而坐》才明白它為何需要四小時長度,唯有將劇中每個角色內心的苦悶與狀態都交代清楚,人物故事開始交錯一起時,才會震盪出動人的力量。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導演對於他身處世界的觀察,於城的故事觸及買房的壓力(「妳虛榮他買單」)、人們在社群軟體上展示虛假的自己、於城因教育水平與社會位階低人一等,走不出死水一灘的生活等;韋布的故事提到一步錯步步錯的無奈、校園霸凌、孤獨死、社會對年輕一輩的剝削與打壓等;王爺爺的故事看見親情的淪喪及老無所依的悲哀,當王爺爺緩緩說出:「用一隻狗撐了好多年...」這句話時,我內心瞬間淚崩(竟能用一個如此平常的話語來總結人的無奈);至於黃玲的故事點出單親家庭的辛苦、年輕女孩因寂寞或虛榮或渴望更好人生,甘願用身體交換另一種生活的急切,以及師長罔顧道德,趁機佔年輕孩子便宜以達成私慾的卑劣等。

「教授問漁民,你懂詩嗎?漁民說不懂,教授說你生命少了一半;接著又問漁民,你懂音樂嗎?漁民說不懂,教授說你另一半生命也沒了;漁民問教授,你懂游泳嗎?教授說不懂,漁民說:那你整個生命都沒了。」副主任在片中對黃玲說了則關於笑話,笑話本身充滿階級色彩,對漁民來說,連活著都難了,誰還有餘力去賞詩與聆聽音樂;回到電影本身,《大象席地而坐》劇中四個主要角色剛巧是老、中、青三代,講的正是中國社會從上到下從年輕到老年,逃不出的困境以及宛如無底黑洞的精神匱乏和空虛狀態。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大象席地而坐》後半段有許多動人的橋段設計,將人物性格給打磨的越發立體迷人,我喜歡黃玲跟母親坦承她與副主任的關係時,母親對女兒說:「妳根本不知道活著是怎麼一回事。」,一句話,道出母親滿腹的委屈與辛酸;我喜歡王爺爺拜訪養老院一幕,窄小的生活空間,失去生存意志的老人們,即是王爺爺避不掉的未來樣貌;我喜歡於城逮到韋布後(於城是於帥的兄長),他問韋布:「如果你現在在高樓陽台上,你會想什麼?」,韋布說:「我想,我還能怎麼辦?」,於城沒有料到年紀輕輕的韋布的回應會是如此無奈,而那樣的無奈以及不知該如何面對生活爛事的悲傷,卻又和於城的生命經驗高度吻合,眼前的人要對自己弟弟的死亡負責,但就連於城都清楚,給絕望的人一條生路,是何其難得與珍貴。

於城決定放過韋布一馬,未料半途殺出個程咬金,黎凱居然提槍來「救」韋布。黎凱開槍射殺於城,韋布責備他:「你就非得要落到跟我一樣的下場?」,黎凱說:「你不懂,他們怕我,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長年遭受霸凌扭曲了黎凱的心靈,認定唯有成為強者才不會被欺負不會被瞧不起;韋布離去後,黎凱眼神裡只剩淒涼,他說:「這個世界太噁心了。」,說完一槍轟了自己。

這個世界太噁心了。黎凱不知道的是,他眼中的噁心世界,剛有過一瞬的溫柔:於城決心放韋布一條生路。銀幕外的我們因為黎凱的突然現身以及開槍射殺於城一事感到錯愕,但假如我們是當事人,或許我們也會做出如黎凱同樣的舉動;電影裡,副主任曾對黃玲說:「人生就是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人為何會一直痛苦?因為我們眼界的侷限與無法全知,長年累月堆積起對人的不信任與對世界的反感,抹滅掉我們對善的期待,剩下的,就只有厭世。



「我覺得我的生活就是破爛,我消除一塊就有新的堆上來。」

大象席地而坐》之於我的最大悲傷,不是人間無情,而是打心底認定人間只剩無情;我以為胡波導演透過黎凱這名角色,訴說身而為人必定存在的盲點,黎凱的自殺(或導演的自殺?),本意不在控訴「這個世界太噁心了。」,而是在某個當下的人們,因其內心充斥著太多的不滿與怨憤而看不見生的希望(一如看不見於城釋出的善意)。是的,《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哀傷的電影,但透過劇中四個主要角色的遭遇,觀眾得以明白人的矛盾與徬徨與悔恨以及試圖想要讓自己過得再更好一點的努力(雖然未必能成功);籠罩在死亡陰影下的《大象席地而坐》,其實隱約透露著想要活下去的心情啊。

「別人都怎樣看待自個身上的事?」

電影尾聲,王爺爺、小孫女、黃玲和韋布一起搭車去滿洲里看大象,大象即生活,人們不懂大象為何成天坐著或牠究竟在想些什麼,一如劇中角色搞不懂他們的生活為何會走到這般地步,說是要看大象,其實是想知道這哪都去不了的人生能不能求出個解套的答案;片末,巴士停靠,眾人下車休息,踢起了毽子(這一幕好美),空曠山谷忽然迴盪起大象的鳴叫聲,這聲音是控訴或充滿生命力?沒人搞得清楚,一如看完電影的我們或拍完電影的胡波,依然看不懂人生這回事。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倒吃甘蔗的作品,前半場覺得演員表演有些輕浮不夠穩重,後段覺得每個人的演出與影片節奏搭配的未免太完美;《大象席地而坐》的劇本有它斧鑿很深的部分,但當它動人時,又是情緒澎湃洶湧地叫人招架不住;看完《大象席地而坐》,覺得胡波是個會說故事的導演,可惜這是導演的第一部卻也是導演最後一部作品,故事到此為止,也是遺憾。

作者:香功堂主 【香功堂】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81】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