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無恩的惡性循環-當愛不見了


整場電影都在極度壓迫的狀況下,珍亞與波里斯想要把眼目轉向未來,以為只要痛苦和絕望留在舊關係中就可以,卻不知道新的關係並沒辦法成為救贖。浪漫愛情與新鮮感會隨著生活消逝,空虛、失望還會再回來。這是一部刻劃現代人情感與家庭問題的傑作。

在金馬影展看了俄國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的新作、拿下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的《當愛不見了》(Loveless)。因為對2014年在坎城拿下最佳劇本的《纏繞之蛇》(Liviethan)印象深刻,也一直喜歡家庭題材,所以決定要看這部。

由於不能在第一時間搶票,今年想看的好多部片都沒買到(像《血觀音》、《歡迎光臨奇幻城堡》、《意外》、《夢鹿情謎》、《奇光下的秘密》)。這部可能相對沒有那麼熱門、或剛好有人退訂,使我得以買到當時電腦顯示的最後一張票。當天才發現是在日新IMAX廳A排的座位,就這樣,人生第一次坐在離超大螢幕可怕近的距離看電影。

整場電影都在極度壓迫的狀況下,隨著導演的鏡頭和角色把身體轉來轉去地看(很不明白我左右手邊的觀眾為何都不需要轉動,只有我需要orz)。痛苦指數極高,卻仍覺得這是一部刻劃現代人情感與家庭問題的傑作。

電影以一對正在討論離婚的夫妻珍亞與波里斯為主角。他們結婚多年,經濟無慮的中產階級,在彼此感情冷淡之後,各自在外有了對象。早出晚歸,見面即爭吵、互相攻擊,急於結束這段婚姻,投身下段關係,甚至於把唯一的孩子的養育當作燙手山芋,丟來丟出。無法承受這一切的男孩,忽然逃學翹家,從他們生命中消失。


尋找男孩的過程極為寫實,充滿了焦慮衝突、精神和身體的疲累,到最後的痛苦絕望,一口氣把俄羅斯的惡劣環境、現代社會的疏離冷漠、人與人情感的虛偽脆弱全部表現出來。

電影裡,珍亞與波里斯的互動、珍亞與母親的互動、波里斯與懷孕女友的互動,以及最後波里斯與新生孩子的互動,讓我不斷想到楊腓力在《恩典多奇異》書中談到的「無恩的惡性循環」:人從一個關係中逃離到另一個關係中,以為新的關係可以為自己帶來幸福快樂,卻其實只是重演悲劇。珍亞與波里斯想要把眼目轉向未來,以為只要痛苦和絕望留在舊關係中就可以,卻不知道新的關係並沒辦法成為救贖。浪漫愛情與新鮮感會隨著生活消逝,空虛、失望還會再回來。逃離現在的關係,找尋新的關係,其實沒有改變什麼,是複製悲劇。

看完覺得《當愛不見了》的中文名稱取得極好,把導演在片中留下大量的空白表現出來。「愛」的消失,我們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感受到。電影透過男孩去實際展示「愛」的關係,以影像說故事,讓觀看的我們,自己去完成整個故事。

作者:盲羊 【這裡是我的樂園】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28】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