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銀翼殺手2049》到底是什麼讓「人」是「人」?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一部獨立的電影,因為雖然是演三十年後的事,主角也換上雷恩葛斯林,但他要查的卻是當年在第一集故事之後發生的事情。是一部很有思考性,也很有懷舊情的電影,比較適合能接受科幻動作同時也能對角色同理的觀眾。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一部獨立的電影,有三十年以上影齡(或接近)的朋友可能小時候有看過第一集《銀翼殺手》〔Blade Runner〕,超年輕的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或是喜歡回頭看經典的影迷可能也看過,如果都沒有,還是強烈建議補一下,不然直接看《銀翼殺手2049》…就有點像…不認識新娘新郎也跑去參加人家的婚禮一樣,聽人家致辭或是放什麼回憶照片都沒感覺,只是感染氣氛而已(一時想不出別的例子,將就一下)。

為什麼看第一集很重要呢?因為《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演三十年後的事,主角也換上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 〕,但他要查的卻是當年在第一集故事之後發生的事情,所以如果都不知道當年怎麼了,或許還可以看追查的過程,但查到任何東西都會無感…這樣看《銀翼殺手2049》真的頗浪費的。


再來,《銀翼殺手2049》嚴格來說不是那麼的「動作片」,主角是警察,片中也有動作,可是主要的成份是科幻和劇情,賣點也是這些,而不是打得多殺,所以不建議只想看科幻動作爽片的人冒然嘗試。

當年(第一集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想法算是非常獨特的,或許現在聽起來,複製人很普通,太多電影用了這個想法,甚至再改造或是有其他更新的未來點子出來,好像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這我倒是不覺得,《銀翼殺手2049》或許少了那種驚奇的成份,可是它想要探討的東西還是讓我很有感觸,到底怎樣才算是「生命」。

如果複製人也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感覺了,他們和人類的分別是?片中有這種用DNA複製出來的實體真人,也有數位模擬投影出來的虛擬真人,當技術已經可以把他們做到和真人幾乎一樣時,和他們相處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如果你真的很孤單,找個虛擬真人來陪你不好嗎?他/她就完全是你的,不像真人會離開,但又能和真人一樣和你互動,還可以更符合你的需求,為什麼不?如果複製人或虛擬人已經真到這種程度,我們會想要和真人互動的原因是什麼?真人還比較難搞不是嗎?到底是什麼元素,讓「人」是「人」?那看不見的靈魂嗎?那不可預測性嗎?那如果把複製人或虛擬人設計成也有不可預測性呢?真人又有多真實呢?光是這個人的定義,《銀翼殺手2049》或是說這個系列,就提供了非常大的思考空間。


在電影中也看得到這些,因為主角的設定是個複製人,但他也有感情,也有植入的記憶,他甚至可以覺得自己就是個人了,這會是怎樣的感覺?他本來是很機械化地在公事公辦的,但發現三十年前的一些事情之後,這段追查的過程,讓他開始想很多,這個部份的舖陳做得很好,很有說服力,雖然沒有刻意做什麼煽情,卻有好多的心情放在心裡,從眼中流露出來…

我想這就是《銀翼殺手2049》很厲害的地方,片中有些橋段是沒有讓觀眾看到角色看到什麼的,可是我們可以被角色的表情或是反應給感染,不自覺就用淚腺來共鳴了。最尷尬的是電影的最後一幕非常催我的淚,但當時又尿急…(片長163分),所以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要爬起來衝廁所…。大家最好還是想辦法避免尿意…因為如果是會受到內心戲感動的觀眾朋友,在最後可能會需要坐在椅子上沉澱一下…別讓這後勁被尿意給破壞了。


對我來說,《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很有思考性,也很有懷舊情的電影,比較需要用點心去看(但查真相的過程別忘了用腦,還有,切記不可遲到,電影一開始都還沒畫面時就用字幕打出一大堆「這段期間發生什麼事」的介紹,遲到一分鐘就損失大量資訊),比較適合能接受科幻動作同時也能對角色同理並去感受那些掙扎的觀眾,當然,還有一開始說的,如果還不認識新娘新郎但都決定要去婚禮了,那至少來婚禮前快點惡補先認識一下吧,雖然跟和新娘新郎一起長大的人感受度還是不可能相同,但總是個補救。第一集有導演版和非導演版,應該也有些人會收藏DVD可以借看看,另,網友提供資訊,MOD有在重播第一集。

至於3D,《銀翼殺手2049》中的特效立體感比較明顯是在未來的城市,比較拉遠的全景式看城市或是在城市穿梭,會有不錯的感覺,但相對這麼長的片長,這時間比例不高高。當角色實際在場景當中時立體感就少了,我個人認為劇情的成份偏高,我自己專注在看人而沒特別看景,對我來說3D就沒那麼重要,但這是個人偏好,純給大家做個參考,很愛看場景設計的話還是可以去試試3D。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23】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