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誰說家是避風港?


滿喜歡這個題材與劇情走向,只是我無法忍受札維耶多藍過猛的力道,全片不停輪播著路易一家人的爭執、告白,其中不乏許多哲學性辯論,他以為的與我以為的、我以為的他以為與他以為的我以為...路易成了一家人最少話的成員,不知不覺中再不是這個家的一份子。

看完《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後,稍微能夠理解當它在本屆坎城影展奪下評審團大獎時,為何會跌破不少人眼鏡,電影首映後評價兩極,有人認為給獎是鼓勵性質居多,事實上這部片沒有那麼糟糕,但卻也不是札維耶多藍最棒的作品,天才導演加上眾多國際影星助陣,光看這樣的陣容能差到哪去?當大家過於習慣家庭電影路數、習慣總要在電影最後看見溫馨結尾,藉以說服自己家庭沒有永遠解不開的結的時候,札維耶多藍硬是要與大家不一樣,用這部充斥著爭吵、不諒解的電影,告訴每個人其實世界上真的存在著一輩子好不了的傷口,即使身處這風暴的眾人有多麼想拼命修補、裝沒事,仍舊難以忽略早已形成的裂痕,正是如此真實,才會令人如此難堪。

滿喜歡這個題材與劇情走向,只是我無法忍受札維耶多藍過猛的力道,好似不用這樣劇烈的方式,就無法將之好好說完一樣,全片不停輪播著路易一家人的爭執、告白,看多了其實有些不耐煩,其中不乏許多哲學性辯論,他以為的與我以為的、我以為的他以為與他以為的我以為...,家庭問題沒有辦法去歸咎到底誰對誰錯,當年路易離家或許包含著許多原因,一家人對於此事的心態與看法當然無法一致,既然已經確定無法達成共識,那去爭論這些又有何意義?大概是心裡早有個底,路易與家人間的問題、痂疤直至最後都好不了,才會深覺《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好像沒有預想中的那樣精彩。


離家12年的作家路易,因為罹患絕症生命將走到盡頭,於是他決定回到闊別許久的家,告訴早已疏離的家人這件事情,當他推開家門面對的,是如同陌生人的妹妹蘇珊、老了許多的母親瑪汀、脾氣一樣易暴躁的哥哥安東,以及素未謀面的大嫂凱瑟琳,每個人無論心裡在想些什麼,就是逕自的拉著路易聊天,聊著他錯過的這12年,還有過去他曾參與過的時光,能見到蘇珊對他抱持著崇拜,因為她心裡也渴望著離開這裡,對她來說拋開一切離開的路易是她的偶像,於是她瘋狂的想補回與他的這12年;凱瑟琳拼命話當年,聊著他們兒時的禮拜日出遊,好像兒子的離家不曾發生過;而安東則是陷在過去走不出來,尤其他的個性緣故,使得他成為這天的衝突製造者,因為在他眼裡,難以理解想和路易說話的母親和妹妹還有妻子想法,「為什麼大家都要假裝視而不見路易對這個家造成的傷害」我想這恐怕是安東心裡最大的疑問。

「全家人都有收藏你的東西。」

「他覺得自己不需要我們,結果他才是失去最多的。」

這種做的與想的差異矛盾,是全片最值得一看的核心元素,也正是這樣的不一致,才會讓札維耶多藍想說的家庭話題成立,最後一家人在玄關爭吵的戲碼也將電影推至最高潮。


結果直到最後,路易成了一家人最少話的成員,連他此行的目的都未能說出口,就這樣離開這個家,我想他已經明白這個家會如此火爆,不是因為安東,也不是因為蘇珊、瑪汀,而是他的存在,不知不覺中他再不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而是陌生人,這樣的身分轉變,讓他與「家人」產生代溝、爭執,卻能和「陌生人」凱瑟琳自然談話(甚至有點成為他和家人間的傳聲筒、潤滑劑),推開門離開後,他肯定知道這輩子到他死前,他不會再有機會與藉口回到這個家了。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有許多特寫鏡頭,多半使用在主角路易身上,畢竟他是這部片的主角、這個家庭的重點人物,他每個表情、情緒轉折都牽動著電影,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凡是路易的特寫鏡頭,幾乎都是「無聲」狀態,任憑他陷入沉思、回憶,與其他人喋喋不休形成強烈對比,我自己是滿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若非前面有些「過滿」,我想我是會滿喜歡這部《不過就是世界末日》的。

但同樣是講述家人極力隱藏卻掩蓋不了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札維耶多藍上一部作品《親愛媽咪》,難怪札維耶多藍會被稱為天才,他調度眾演員的功力確實令人欽佩,對相關議題的論點有其看法,兩者做到相輔相成而不是有哪邊吃掉哪邊,或許《不過就是世界末日》非他最好作品,但依舊讓他看見他的無限可能,滿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對了有沒有人知道開頭那首歌歌名啊,就是女生唱的,歌詞唱道「我就是在這裡才害怕,家不是避風港,家是個傷心的地方...」,希望有人知道,這首歌好好聽。

感謝網友提供資訊,這首歌是由法國女歌手Camille演唱的《Home Is Where It Hurts》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79】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