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六弄咖啡館》我的青春有過藤井樹


《六弄咖啡館》就像是本人生與青春的詩集,而我們不管多想定格在過去,但就如同李心蕊說的:「我們總是該長大的。」,而這個長大,背後所付出的,是多少青春血淚。我是認為《六弄咖啡館》不輸給《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者是《我的少女時代》,但對比後兩者,《六弄咖啡館》少了一擊打中觀眾內心的必殺技。

原來《六弄咖啡館》已經是十年前的書啦,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明明才穿上制服沒多久,轉瞬間就已經是提著電腦包的上班族了,十年前的話大概是剛從國三升上高一(暴露年紀了噢不),那時候同學間最流行的,就是看網路小說,而且一定是青藍色的商周出版社,藤井樹、穹風(現已改名叫東燁)、晴菜、Sunny...每個人的每本書(不誇張真的是每本)豐富著我的學生時代,看完一本換一本,同學間相互交流,當時不懂得、沒能體會到的,就透過網路作家的一詞一句去感受、去體會,藤井樹從《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聽笨金魚唱歌》、《B棟11樓》、《這城市》再到比較近期的《流轉之年》、《微雨之城》、《回程》還有看起來想轉型但效果不怎麼好的《暗社工》,過去曾經貢獻了多少眼淚,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看完,學生時期的不濟形象的痛哭一場,到只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藤井樹的每本書,陪著我成長,印證著我的青春路程,雖然有人說藤井樹變得不像藤井樹了,寫得書越來越沒有當初感受到的感動,但我想,我們在長大,藤井樹當然也要前進,而我們看得的高度與態度也不同了,理所當然。

當初看《六弄咖啡館》時,只覺得這樣的說故事方法好特別,以為說故事的人是主角,怎麼其實他是在講主角的故事,而說故事的人不是主角,於是反覆看了好幾遍,每看一次就有不同感觸,而在當兵的時候,因為無聊就隨手翻翻弟兄專屬的留言板,剛剛好就有人貼出這篇《六弄咖啡館》,於是我一點一點的,趁著空檔把小說再重看一遍,一樣的讓淚水在眼眶打轉,是懷念過去的學生時代,是想起過去曾經跟你稱兄道弟的兄弟,是憶起總是會有跟你不對盤的女生,好多好多,回不去的青春,《六弄咖啡館》就像是本人生與青春的詩集,而我們不管多想定格在過去,但就如同李心蕊說的:「我們總是該長大的。」,而這個長大,背後所付出的,是多少青春血淚。



學生時代總是最無憂無慮的,上課趴著睡覺、偷看漫畫、傳紙條,打鐘了,隨口吆喝一聲大家球場見,衝福利社的衝福利社,睡覺的睡覺,或是玩起真心話大冒險、拿出撲克牌玩心臟病,輸了要彈額頭,假日就出去玩,約約心儀的對象,一起吃碗紅豆冰、看場電影,而且一定要是恐怖片,這樣才有機會偷牽對方的手,一起念書、考前抱佛腳,訂下以後回過頭來看很荒謬,但在當時的彼此眼中卻是最情比金堅的誓言,然後最後大家一起參加大學考試,考完了,有的人留在家鄉,有的人選擇到了外地學習獨立、看看世界,各自紛飛、四散,能守住約定的能有幾人,而又有多人是拼命想守住約定,但卻敗給了未知數?

「拉不進的遠距離,解不開的未知數」

電影前半段就是那樣的青春洋溢,學生時代的美好印象就如同你我曾有過的回憶,但最終,關閔綠和蕭伯智留在了高雄,而李心蕊則到了台北(蔡心怡則沒特別介紹),學生能給出的誓言有限,且難以實現,好不容易確認了彼此的心意,卻面臨了一北一南的距離問題,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北高來回很容易,可在當時、在那個年代,交通工具選擇不多,而學生又哪有那麼多錢能這樣每周來回?不過關閔綠卻做到了,靠著他的堅持與努力,沒日沒夜的打工存錢,就是為了買那一張張火車票,蕭柏智看來關閔綠好傻,但旁人跟當局者看事角度怎麼會一樣?遠距離戀愛或許沒有那麼難,難的是延伸出來的問題。隨著時間久了,關閔綠和李心蕊吵架次數增加了,多半都是為了未來,關閔綠認為自己沒變,是李心蕊變了,她變得開朗但卻變得遠了,他想和她談得是單純如往昔的兩小無猜式愛情,她想和他談得卻是能彼此激勵往更好未來邁進的成熟愛情,誰也都對,誰也都錯。

「我是沒看見你的無助,但妳又有看見我的努力嗎?」,最後兩人還是敗給了未知數,在不同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每天的通電話都不能彌補兩人長大後所發現的差異,人家總說初戀味道是最多變的,有像甜得過頭的卡布奇諾,也有像苦澀的黑咖啡,關閔綠與李心蕊的初戀談不上轟轟烈烈,卻是刻骨銘心,你說在之後,關閔綠還喜歡著李心蕊,但李心蕊還喜歡他嗎?我想那句「如果我們可以一起長大就好了。」就已經給出答案了。



故事的最後,關閔綠失去了愛情,同時間也面臨到母親的驟逝,失去了親情,同時失去兩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讓關閔綠決定結束生命,離開這吵雜而又令自己心碎的世界。當看見長大後的蕭柏智來到關閔綠自殺的海邊,跳著他們過去的舞蹈,沒有說任何一句話,只是一直跳著跳著,雖然看起來有些滑稽,但我眼淚差點掉出來。

六弄咖啡館》在結尾做了點更動,並沒有讓來聽故事的女生知道其實說故事的咖啡店老闆並不是關閔綠,而是蕭柏智,不過這並不會影響到任何地方,而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很忠實地按照原作呈現,果然寫小說的人最懂得自己的電影要如何拍,在選角上我認為林柏宏演得最亮眼,歐陽妮妮雖然戲分不多,且演技有些青澀,但卻也四平八穩地扮演好朋友這個角色(某些地方滿好笑的),至於顏卓靈以及董子健兩個主角,演技當然沒話講,尤其最後兩人在咖啡戲的對峙,相當精采,但是我還是不太習慣口音,聽得出來兩人有盡力讓自己的口音不要太明顯(看看另一個原創角色依人的口音你就知道他們兩個多努力),不過董子健的聲音低沉的很好聽,聽他念口白滿享受的。而我想著,這些演員選得真好,大概放眼整個影視界真沒有幾個人比他們更適合演學生(真的學生除外),尤其林柏宏都已經28歲了(我真的是嚇一跳),但他和其他三個不是22就是20的演員放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至於在劇情部分,有點遺憾的是,藤井樹把電影改得太靠友情與愛情這一塊,反而放掉在小說中描述不多但極為重要的親情,當關閔綠與李心蕊分手後的母親驟逝,是壓垮關閔綠的最後一根稻草,關閔綠對親情的不在乎成了他最大的愧疚,可電影卻只花了短短兩個畫面,一是關閔綠母親打電話給他叫他回家,旁邊拍到藥袋讓觀眾知道喔他母親生病了;二就直接進到喪禮戲,電影給觀眾的情感連結無法像對原作的強烈,本該可以延續分手後的撕心裂肺卻沒辦法真的讓觀眾感受到那種痛,反倒我還覺得是最後兩人放著煙火,關閔綠問著李心蕊兩人間還有沒有機會,卻被「如果我們可以一起長大就好了」一句話打槍,才是讓關閔綠覺得世界黑暗的引爆點,好可惜啊藤井樹

有看過原作的話會知道,藤井樹筆下描繪的人物情感,愛情和友情同樣濃烈,關閔綠和李心蕊,又或者關閔綠對蕭柏智,彼此都是那樣掏心掏肺,而搬到了大螢幕上這兩者有幾近完整的傳遞出,是我覺得很慶幸的地方,關閔綠和蕭柏智的兄弟情誼讓我羨慕,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兄弟?在自己離世後,還惦記著你的夢想,去完成、去實現?



我是認為《六弄咖啡館》不輸給《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者是《我的少女時代》,但對比後兩者,《六弄咖啡館》少了一擊打中觀眾內心的必殺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柯景騰和沈佳宜的雨中哭戲、最後的那場婚禮;《我的少女時代》林真心在禮堂的反抗師長,而最重要的就是主題曲,《那些年》與《小幸運》儘管對於劇情沒有實質幫助,但某種層面來看,這兩首歌著實幫了電影很大的忙,但《六弄咖啡館》沒有,就是四平八穩地呈現青春與成長的辛酸血淚,而孫燕姿唱的《半句再見》雖然好聽,但就並不是會讓人像當初聽見這兩首的時候一樣,那樣中毒式的循環播放。

講到最後,我還是滿開心《六弄咖啡館》被拍成電影,就好像親眼看著自己的青春被搬上大螢幕,萬分感慨,但其實我最希望能夠翻拍的是《B棟11樓》,若將水泮居的故事拍出來,我一定當場落淚(好啦有點誇張),但就是希望嘛!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60】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