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丹麥女孩》活出生命本色


埃恩納解放自我後,便化名為莉莉.艾勒柏;艾勒柏是莉莉喜愛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 同時也是她進行「生命重生手術」的地方的一條河的名字,她期望自己猶如那條悠然流過城市的河那樣開展自己煥新的生命足跡

埃恩納.維金納是一個年紀輕輕即在藝壇嶄露頭角的風景畫家,他與妻子葛蕾塔自藝術學院起就相識、相戀,進而締結連理。埃恩納的事業起步的早,但他的畫風壓抑、陰鬱,甚至一直重複畫著自己記憶中的童年瀏覽過的風景。葛蕾塔雖然也有才華,卻遲遲無法找到適合表現自己獨特性的題材,所以在創作路上一直鬱鬱寡歡。

直到一次機緣,葛蕾塔邀約的人體女模特兒爽約,讓葛蕾塔動起了老公埃恩納的腦筋,她說服埃恩納穿上自己為那位女模特兒準備的舞衣,暫時充當自己的模特兒,埃恩納起初很抗拒這種行為,沒想到穿上女性舞衣的埃恩納,藉由撫摸女性衣服的柔軟質地,而喚起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性別慾望」…….

因著好奇與好玩,埃恩納跟葛蕾塔開始玩起了「扮裝」遊戲,由埃恩納打扮成女性,並化名為「莉莉」,跟著葛蕾塔出入舞會,本來以為這只是好玩有趣的舉措,沒想到這一穿,可再也回不去了!因為這次穿上女性衣服的不只是埃恩納,更是埃恩納體內渴望被解放的女性靈魂 ―― 莉莉的久遠呼喚!

就這樣,埃恩納開始以女性的裝扮出現,甚至出門,這也引起了保守社會的側目,與此同時,葛蕾塔以莉莉為模特兒的一系列畫作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競相邀請葛蕾塔的作品出展,並且對她筆下婀娜多姿的模特兒莉莉感到無限的好奇與遐想。為了自己的事業跟埃恩納變裝的自由,葛蕾塔與埃恩納搬到了巴黎,開始了新的生活。

但葛蕾塔卻逐漸無法應付這樣難以理解的「三角關係」了 ―― 她與丈夫埃恩納,以及莉莉,三者之間逐漸失去平衡,而埃恩納甚至開始想透過自殺的方式毀滅自己,好讓體內真實的靈魂,莉莉得以重生……

於是經過無數次的醫療診斷後,埃恩納不斷被宣判為「性別倒錯」、「精神錯亂」、「人格異常」、「人格分裂」等精神疾病的「變態」,讓他越來越抑鬱,此時,葛蕾塔轉化了自己的愛,開始從不諒解到轉為支持埃恩納去求診。最後,埃恩納找到了一位德國醫生,願意為他進行「性別轉換」手術,好讓「她」開始真正的生活。

但是在那樣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這樣的手術是史無前例的,沒人知道手術將面臨的風險與術後的性別重建過程的危險,但是為了真正的「活著」,埃恩納將不惜一切地勇往直前,她不只要變成女人,更想像一般女性那樣能夠懷孕生子……



這是根據2000年美國作家大衛.埃博雪夫撰寫的同名小說「丹麥女孩」改編而成的電影;小說本身則是改編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丹麥的一對夫妻畫家的真實故事,埃恩納與葛蕾塔都是20世紀丹麥重要的畫家。但小說版已經對兩人真實的關係與生命細節做了些杜撰,比如,真實生活中的葛蕾塔其實是一名女同性戀者,她甚至更喜歡莉莉這個角色,而非埃恩納,甚至鼓勵埃恩納放棄自我,好讓莉莉活出光彩。

另外,真實的生活中,兩人離婚後,各自都有了新的伴侶,葛蕾塔再婚,嫁給一個義大利軍官;而莉莉也有一位情人,她許諾情人,一旦手術成功,便會下嫁。所以真實的這對夫妻更像是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她們懂得欣賞彼此靈魂中細膩、多情、幽微的一面與靈魂深處的優美。這對夫妻可說是開了「多元成家」的先河呀!至今也少有這樣狂放、大膽、肆意活出自己生命本色的伴侶呢!

埃恩納解放自我後,便化名為莉莉.艾勒柏;艾勒柏是莉莉喜愛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 同時也是她進行「生命重生手術」的地方的一條河的名字,她期望自己猶如那條悠然流過城市的河那樣開展自己煥新的生命足跡。

為了轉換性別,莉莉一共動了五次手術,包括拿掉男性器官,再慢慢重建女性生殖器官,當時的醫生甚至企圖將卵巢與子宮移植進莉莉體內,最終因為嚴重的器官排斥而死亡(據說醫生在替莉莉移植卵巢時,發現莉莉體內已經有一副壞死、萎縮的卵巢,所以莉莉實際上是雙性人)。但莉莉的勇敢卻打開了醫學界封閉的大門,她讓其後的「兄弟姊妹」們(跟她一樣的跨性別家族成員)有了一條足以選擇自己生命真實樣貌的路徑,而不用被一個自己厭惡的軀殼、肉體綁縛住一生。

嚴格說起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與戲劇性是最值得看得地方,因為除卻莉莉是歷史紀錄第一個進行性別轉換手術的人之外,她本身身為藝術家,與藝術家妻子等等的生命質地讓這個故事更顯傳奇與異彩。但變成電影時,只能說導演很中規中矩地講完了這個富有傳奇的故事,但電影本身並沒有讓我覺得有多了不起的藝術成就,甚至到影片結尾時,我始終覺得少了些讓這個文本昇華成為出色藝術品的力道,感覺應該有個更強的收尾才是,讓我覺得有點可惜。

當然,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很有可能會成為21世紀獲奧斯卡男主角獎最多次的演員艾迪.瑞德曼,繼「愛的萬物論」之後,他再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雖然此屆的奧斯卡他可能很難跟李奧納多爭雄,但,我想往後他還是會是奧斯卡影帝的常勝軍!他的演出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華彩。

最後,我們來談談關於「真實生命」這件事情。隨著文化的變遷,各種觀念的開放與解放,大家慢慢可以接受新的性別思維了,意思是,除了生理性別外,心理性別也開始慢慢受到重視,甚至可能心理性別對人的影響遠遠大於生理性別。而且,我非常同意21世紀的觀點:「性別是流動」,我想這是針對生理性別來說明的。意思是,不論我們出生時的性別是男、是女,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心理性別應該是可以不斷轉換、流動的,當然,這裡的性別用中國哲學的思想陰性與陽性來代表可能更為貼切,就是說,沒有人的心理狀態應該是純陽或純陰的,她應該是一種陰陽調和、互補的狀態才是健康的,身為男性,偶爾願意承認自己內在脆弱、多感的一面絕對是有益健康的,甚且願意去開發自己細膩敏感的一面;而身為女性,時不時展現果敢堅韌的一面,甚至偶有雄渾魄力也更能活出生命的本色!因此,男、女(陰、陽)其實一直在我們心中轉換他們的型式與樣貌,端看我們怎麼調和、圓融他們,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更完整的面相能夠揮灑與自在。

作者:Rady 【Rady to be...】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39】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