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寂寞公路》往寂寞裡逃


《寂寞公路》餘韻十足,單看片或許會覺得些許無趣,但是仔細思考,用力回想裡面的每句台詞、每句對白,也許就能明白這部片想說的,究竟是個怎樣的故事

看完電影之後,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整理思緒,可能是我理解能力太差,我一時之間搞不清楚華勒斯與大衛(因為華勒斯也是大衛,故使用姓氏稱之)兩人在貝西事件後的爭吵,那段在車子裡頭的辯論,究竟是在爭論些什麼,是出自於朋友間的關心,抑或記者與作家間的視點、理念不合,還是就純粹是兩個男人間的不平衡?而他們高聲論闊的,是成名帶來的巨大名利後頭的空虛,還是本來就存在的寂寞感?

寂寞公路》對我來說就像在看一部半自傳性電影,在大衛佛斯特華勒斯自殺身亡後,再從大衛利普斯基拿出的錄音機裡開始,往回憶裡走去,整部片的過程中看著兩個男人的互動,一來一往,藉由彼此的觀點,去探討各種問題,他們談論著寂寞的定義,為什麼華勒斯要一個人住在偏僻的地方?當他說完他的論點,我心想著:根本就是我。



我想或多或少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吧,有朋友是好事,可是「當你想要有人陪的時候,找朋友,但不需要的時候就會覺得朋友的邀約與在你耳邊的聲音聽來都刺耳,煩。」因此就會想要有某個人存在,當你想要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可以讓你第一時間想到,他可以陪你做任何事,喝酒逛街看電影等等,但是又不是重要到非找不可,這個人的存在就是如此。我會習慣的一個人出門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覺得一個人自由自在,多好。可是當自己真的需要有人能夠聊天的時候,又會希望有個人能夠出現,華勒斯就是這樣子想的吧。

為什麼華勒斯會自殺,當年他進醫院自我控管的時候,是不是就預料到自己總有一天真的會選擇結束生命?我想著,也許是他寂寞太久了吧。



作家跟記者,兩種可以說是極端的對立,記者總是想要挖掘出更有趣的話題,作家的私生活以及隱藏個性絕對比他的書來的有吸引力,對作家來說,忠實的呈現自己不難,用自己博學多聞的詞彙賣弄聰明,也不難,難的是要讓記者去相信,你就是這樣的人,你已經真實的做自己了。

這應該就是華勒斯和大衛會爭吵的原因吧,再加上大衛也曾出版過書籍,在某種曾度上他也算是作家,總是會有自尊心,要他來採來一個名氣與暢銷熱度都遠大於他的作家是件多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當大衛的女朋友看華勒斯的書看得很起勁,甚至跟華勒斯通電話比自己還要久,我想是男人都很難忍受這樣的挫折,或者羞辱,因此那段爭吵,或多或少絕對加入了他自己的情緒在裡面。



再回到華勒斯身上,華勒斯著作《無盡嘲諷》熱賣,有人稱他是「擅寫遠離家園經歷」的作家,常常有人說,閱讀這本書就等於跟這本書的作家見面、對談,《無盡嘲諷》這本書可能就是華勒斯在與所有人的對話,更多的是放進自己的呼救,渴望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家,他很寂寞,希望有人能夠陪他對話,可是這本書的熱賣,得到的是爆棚的評價、無盡的書迷與名氣,這反而讓他越來越往寂寞裡走去,可是大衛出現了。

對華勒斯來說大衛是得來不易的救星,他知道他是記者,他之所以一個人居住,就是不想接近人群,更何況是做貼身採訪,但前面也說了,他也是會有希望有人陪的時候。我認為大衛的適時出現確實解救了他,儘管兩人觀點、理念、各方面都相左,就算最後和好了,卻再也不曾見面過,就這樣一直到華勒斯自殺了。



「華勒斯想要擁有比現在更好的生活。」

「可我卻想要他已經擁有的。」

人都是不滿足的,大衛透過他的觀察與對話之間,了解到華勒斯渴望的、想要的是比現在更好的生活,不是名利上,而是心靈上的更好,可是大衛卻是期盼著哪天他可以得到華勒斯現在有的一切。

當年的不理解,對自己的不熟悉造成兩人的疙瘩,卻釀救了多年後的遺憾,當他們終於懂自己真正渴望、從前的空虛是什麼的時候,卻只能透過錄音機來懷念了。

作者:老子 Old 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37】 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