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絕地救援》接近人性的科學+總是被拯救的演員


引申了一些大美國主義的思維模式,尤其在決定要不要做救援抉擇的過程,更隱諱地反映出美國真實的醜陋樣貌,一種只為了私利而去左右許多科學進步的力量,我想在這一方面,也是挺寫實的

絕地救援》是去年我認為滿不錯的科幻寫實電影(寫實算是個人觀點XD),或許當你看到如此狼狽的麥特戴蒙又要被救的時候,會下意識的聯想到《搶救雷恩大兵》以及《星際效應》裡被援救的印象,並且在影片一開始就會認為「反正他會得救」這樣的刻板印象出現,不過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的,當科學遇上了人性,很多事情都不科學了......

 --------------------------------我是避雷線,下方有雷神....巧克力等級的地雷XD---------------------------------


這一部電影是出自科學家安迪威爾的一本小說《火星任務》,本書的書寫方式有一部分跟劇情雷同,就是用日記的紀錄內容來描寫在火星上的生存過程,只是電影將它整個劇情,拉往一個更全觀的視角,而不是像小說那樣的個人抒發與喃喃自語。



劇情方面,我真的很想吐槽兩個點,其一是主角一開始在風暴中,被刺中後居然還能夠如此地活下去,照理來說在沒有足夠氧氣的情況下,應該是不可能撐到風暴過境的,但這畢竟是電影,主角要是死了,那也不用看了,雖然在自救的過程,是滿吸引人的(如果對於一些手術血腥過程無法忍受者,這段你絕對會蒙上眼睛XD);另外一點就是在劇情中間,壓力艙突然爆炸,導致男主角栽種的馬鈴薯全都功虧一簣,不過劇情大概也要發展成這樣,才能做到逼播主角面對生死存亡的衝突吧!



這部電影大多時間,都是主角用GoPro的視角與觀眾互動,厲害的是沒有冷場,而且還更貼近我一開始所說的寫實,同時,在美術陳設與科學考證上,基本上都做得讓人更踢進真實的科學應用,尤其是主角親身示範在火星種馬鈴薯一事。



不過這部電影吸引我的,不單單只是這些,同時也看到這部電影又引申了一些大美國主義的思維模式,尤其在決定要不要做救援抉擇的過程,更隱諱地反映出美國真實的醜陋樣貌,一種只為了私利而去左右許多科學進步的力量,我想在這一方面,也是挺寫實的,也難怪會入圍這次奧斯卡,畢竟這樣的規模去諷刺時下的意識主流,點出問題,是電影以及各類藝術,除了娛樂之外的最有價值功能了!

作者:墨卓 【墨卓影評】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36】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