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奧瑪的抉擇》:讓高牆倒下


終其一生為不自由而奮戰的人們,如何推倒佇立於敵我之間的那道高牆?5/16上映的《奧瑪的抉擇》站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綿延360公里的高牆上,鳥瞰這個被仇恨一分為二的世界,透過一段真摯的愛戀、三人相濡以沫的兄弟情誼,訴說著亂世之中關於愛、信任以及背叛的普世價值。



「袖手旁觀無法成為自由鬥士」反叛者如是說。但為了自由,你又能做出多少犧牲?巴勒斯坦裔導演哈尼阿布阿塞德繼《天堂此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再度以《奧瑪的抉擇》角逐該獎項,並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他出生於以色列、定居荷蘭,長期關注以巴議題,多年前從朋友那聽說一段遭政府以戀愛作為要脅的往事後,決定將其改編為電影,藉由少年奧瑪的視角穿越國族意識分裂的表層,檢閱同一片天空下懷抱著夢想的人們,如何糾結於生存的困境,同時奮力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

以巴衝突繼二次世界大戰後越演越烈,以色列在2002年即因一連串的攻擊事件,決定築一道高牆阻擋巴勒斯坦人從約旦河入侵。而沿著1967年停火線修建的隔離牆,由數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牆體、高壓電網和電子監控系統等組成,並透過巡邏隊和哨兵警戒,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最龐大的公共建築工程。



在堅不可摧的高牆下,奧瑪被迫與愛人及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分離,這也是整個以巴社會的縮影,導演表示:「後來,翻牆成了以巴邊境的全民運動,幫助別人翻牆更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工作,只是生活在動盪的時局之中,戀愛與結婚這樣自由的事情,竟成了難圓的美夢…」

2009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到以色列領取耶路撒冷文學獎時也評論道:「以卵擊石,無論怎麼看,都毫無勝算。但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



而《奧瑪的抉擇》並不試圖將矛頭指向以巴的政治問題,它由小人物的觀點出發,觸及的是人生存底下的情感問題:以一種普世價值為引線,奧瑪及其關愛的人之間,因政治利害關係而被迫相互攻擊、背叛的痛苦,都孕生於彼此構築的深厚情感。於是,愛與恨成為威脅他們的雙面刃,掌權者越是熟稔其中的操作,帶來的殺傷力越是比直接拿槍抵著他們要強;掌權者並不因坐視人們互相殘殺而招致罪惡,他們本身就是一部製造仇恨、煽動人們對立的國家機器。

但是,人性的善惡從不如此盲目、簡單。當奧瑪身陷於愛情、義氣與國族情仇之間,對他而言,所有反抗的練習都成為在關鍵時刻做出抉擇時對付恐懼的籌碼。《奧瑪的抉擇》也像打了所有人一巴掌,在震撼有力的情節佈局中,透過小人物的逆襲展現可敬的生存意志與人性幽微之光。

作者:Clair

本期焦點-【v.446】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