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競賽單元怎麼看(上)


競賽片一向是坎城影展的重點,入圍的20部影片該怎麼看?就看本期E週報!

競賽單元名單目前只有20部,應會再多兩部,但目前看坎城官方競賽單元似乎還沒補上(也不知是否就只有20部)。先看競賽名單。以下名單以導演姓氏為排列順序:






































1:《破碎的擁抱》/導演 培卓阿莫多瓦(西班牙)

阿莫多瓦是歐洲影展常客,他的名字已經成為西班牙電影同義詞,光怪陸離的男女結構組合是他強項。曾以《我的母親》包下坎城最佳導演及《玩美女人》奪下編劇的他,就缺了個金棕櫚。本片敘述一位作家車禍後失去視力的故事,潘妮洛普克魯茲則飾演這位作家的妻子。作家選擇不記起車禍前的生活點滴,看起來應該是走《我的母親》的慈悲包容角度,該片已在西班牙映演過,評價尚可。

2:《魚缸》/導演 安德莉雅‧阿諾德(英國)

女導演安德莉雅‧阿諾德或許對國人還算是個新名字,她曾以《紅路》奪下2006年坎城影展評審團獎。本片談論一位15歲的學生米雅的單親家庭自母親帶了個男子回家後,男子允諾給母女倆新生活,這時三人關係起了極大變化。

3:《預言先知》/導演 賈克歐狄亞(法國)

還記得賈克歐迪亞之前曾交出評價尚可的《唇語驚魂》及《我心遺忘的節奏》,更早之前他曾以《低調英雄》拿過一次坎城最佳劇本,這回故事似乎比較親民,不再那麼冷冰。影片敘述一位被判六年有期徒刑的十八歲的阿拉伯男子被關在法國監獄後,讓這位阿拉伯男子很快學會法文,更成為黑幫老大,談論種族、黑幫、暴力題材很常見,但談跨種族的文化衝突/包容倒是有趣許多。

4:《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導演 馬可‧貝洛奇奧(義大利)

今年將滿70歲的義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征戰坎城、威尼斯、柏林多年,但與得獎一直擦身而過。今年以義大利墨索里尼為題的《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似乎也看不出巧妙之處。影片敘述墨索里尼與地下情人伊妲達爾瑟及私生子艾比諾的故事,談論兩人如何相識,而墨索里尼當時還是個媒體人。想不到戰爭爆發後,墨索里尼成為獨裁政治的代名詞,還隱瞞了已婚身份。

5:《閃亮星星》/導演 珍康萍(澳洲)

珍康萍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的女性導演,當年以《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奪下金棕櫚大獎(當年與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共抱金棕櫚獎),她處理那段痛苦而掙扎的女性情慾極為出色。這次《閃亮星星》和《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一樣,都是改編自真人實事的作品。故事講英國詩人約翰濟慈與芳妮布朗的戀情,不知珍康萍是否能再重新書寫細膩觀點,畢竟這幾年她的功力是每下愈況了。

6:《東京聲音地圖》/導演 伊莎貝拉庫謝(西班牙)

西班牙女導演伊莎貝柯瓦榭首次進軍坎城就能卡進競賽單元,應該算幸運,因為她選擇的題材饒富鮮味,故事敘述菊地凜子飾演一位在魚市殺魚的女子,有趣的是,她另一個職業是殺手。看來她才是符合「殺」很大的定義。

7:《最初始》/導演 Xavier GIANNOLI(法國)

《最初始》這部片講的也蠻有趣,敘述一位男子吹牛說他可以包工程造路,沒想到他真的找到蓋馬路機會,更妙的是,他竟和小鎮的女鎮長談起戀愛來。假蓋路真戀愛,看起來似乎還挺逗趣。身為法國青壯派的札維耶之前曾以《歌手》入圍過競賽單元,但評價欠佳,這次不知能否為他洗刷惡名?

8:《白色緞帶》/導演 麥可漢內克(奧地利)

總算要看到第一部很有機會奪獎的作品。奧地利「人性本惡派」導演麥可漢內克,之前以《隱藏攝影機》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時,有點毀譽參半,但漢內克著實留給觀眾一個異常開放的結局,讓人不寒而慄。本片談論第一次大戰前夕,德國一間學校受法西斯主義影響,展開了一連串古怪的懲罰儀式。聽起來有點像奧地利的《大逃殺》。順道一提,本屆評委主席伊莎貝爾修伯特曾因和漢內克合作《鋼琴教師》而二度在坎城封后,是否會間接因私交讓漢內克奪下首座金棕櫚?光照片型來看,不無可能,更別提私心加分了。

9:《胡士托風波》/導演 李安(美國)

華人影展A段班李安,國際影展奪獎無數,但他的片還真不像坎城會喜歡的。因為李安的作品對坎城而言,還是太商業,缺乏了些某種新鮮質地,足以衝擊人心的撼動之作。新片《胡士托風波》敘述一個小鎮旅館為了招攬生意,乾脆辦起音樂季來,沒想到自此成為影響美國音樂文化。影片以喜劇為基調,多少註定了陪榜機率。


作者:膝關節

本期焦點-【v.218】 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