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聞天祥:2008金馬影展之「不完全」筆記 (一)


因為錯漏的影片太多,故名之「不完全」。蜻蜓點水,只能算是「筆記」。

先談談「大師饗宴」

「大師」的名字對「影迷」是種「魔咒」,因為過往的豐功偉業,讓人對他們的每部新作都難「免疫」。不過重溫迷人風格之餘,也得照單全收大師的瓶頸,變成一種宿命。譬如菲利普卡瑞的《黎明前與妳相遇》、克勞德李路許的《戰慄小說的秘密》剛開始都是迷人的愛情故事,但一個後來變作了鬼片,一個想要搞推理,卻都落入類型的窠臼。


卡瑞的黑白攝影小提琴配樂的畫龍點睛,令人印象深刻,但裝神弄鬼的級次遠不如新浪潮大師李維特另闢蹊徑的《瑪西與朱里安》;李路許則是重演虎頭蛇尾、弱於結論的毛病,辜負了前半部公路愛情的浪漫怡人。兩部都是「半部」好電影。相較之下,達頓兄弟的《沈默的蘿娜》雖然不若自己前幾部作品厲害,但還維繫了社會觀察、抽絲剝繭的長處,只不過一新風格的尾聲,將會是影迷「愛」或「恨」的同樣關鍵。


「美國製造」佳作不少

幾部硬梆梆的紀錄片其實內容都很精彩。《後反恐惡夢》、《計程車司機之死》皆觸及了美國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後反恐惡夢》導演人脈可觀,諸多大頭都在鏡頭前侃侃而談(不肯上鏡頭的卻成了欲蓋彌彰),甚至對起質來;而且影片結構縝密,清楚聚焦在美國「解放」伊拉克後,因為高層決策的外行與專斷,而讓「重建」變成「災難」,美國從「救世祖」變成「伊斯蘭公敵」。


《計程車司機之死》則把虐囚事件旁徵博引,除了揭發冤獄,也讓整個共犯結構的問題暴露於世。電視新聞看愈多、視野卻愈狹隘的台灣觀眾,可以從這兩部重量級紀錄片好好上一堂國際政治課。這兩部片的高水準,也讓我益發期待想看紀錄片大師莫里斯對類似題材的觀點,作品叫《完全虐囚守則》,應該和《計程車司機之死》可互為對照。


「年度熱門電影」

去年在威尼斯影展評價甚至超越《色戒》的《家傳秘方》自然不能錯過。「作者相對論」,老實說我並不覺得韓國的洪尚秀多像法國大師侯麥,《夜與日》對一般觀眾而言恐怕會是場「折磨」,但他的電影總有個令人措手不及的漂亮收尾,彷彿成了對觀影「耐力」的「獎賞」。


《婚姻勿語》則是簡易版的柏格曼室內劇電影,兩對夫妻互玩背叛與分離的遊戲,「柏格曼重症者」可能會覺得不夠過癮,但不識柏格曼為何人應該會覺得蠻厲害。前作在台北電影節演過兩部的艾曼紐莫黑,反而才有點「南法小侯麥」的調調,不過喜歡粉墨登場的習慣卻類似伍迪艾倫,《我們來接吻》依然維持他輕鬆幽默、把愛情當道德討論的習慣,順便個人大享豔福,是不錯看的小品。《黑道快餐店》是非常「影迷」的黑色喜劇,集結了昆汀塔倫提諾、賈木許和郭利斯馬基把「無聊」變「有趣」的能力,影展觀眾應該會很喜歡。

作者:聞天祥

本期焦點-【v.192】 200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