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世界上最愛台灣的影展-威尼斯影展


威尼斯影展是世界三大影展中對華語片最具善意和熱情的影展,尤其威尼斯影展現任主席馬可穆勒以對華語電影「偏心」聞名。

「台灣之光」李安以《色,戒》獲得2007年第75屆威尼斯金獅獎,他是威尼斯影展史上唯一在三年內奪下兩座金獅獎的導演(2005年《斷背山》),這也是華人導演連三年騎走金獅(2006年中國導演賈樟柯《三峽好人》),《色,戒》同時獲最佳攝影獎。


威尼斯影展是世界三大影展中對華語片最具善意和熱情的影展,尤其威尼斯影展現任主席馬可穆勒以對華語電影「偏心」聞名。台灣導演侯孝賢在1989年以描述台灣二二八事件《悲情城市》在威尼斯一戰成名,勇奪金獅獎,讓國際間開始注意到台灣電影,中國導演張藝謀也可以說是從威尼斯影展中發跡的華人導演,包括1992年 《秋菊打官司》 、1999年 《一個都不能少》 獲得金獅獎,以及兩座銀獅獎。有趣的是,這也是李安第二次從張藝謀(本次威尼斯評審主席)手上抱回國際影展大獎。


香港電影雖然未得過金獅獎,但2005年香港電影首次同時被選為威尼斯影展開幕和閉幕影片,徐克導演的《七劍》獲挑選為開幕影片,而陳可辛導演的《如果˙愛》則獲挑選為閉幕影片,關錦鵬導演的《長恨歌》入圍金獅獎。此外,劉偉強和麥兆輝導演的《頭文字D》獲挑選為觀摩作品,為香港電影在威尼斯影展史上最露臉的一次。


威尼斯金獅獎華人得獎者
年份 影片名 導演
2007年 《色,戒》 李安 -(台灣)
2006年 《三峽好人》 賈樟柯 -(中國)
2005年 《斷背山》 李安 -(台灣)
1999年 《一個都不能少》 張藝謀 (中國)
1994年 《愛情萬歲》 蔡明亮 (台灣)
1992年 《秋菊打官司》 張藝謀 (中國)
1989年 《悲情城市》 侯孝賢(台灣)


威尼斯影展(義大利文: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影展,與坎城影展、柏林影展並稱為世界三大影展,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創辦於1932年6月,在義大利麗都島舉行。就像2007年主辦單元竄改《色,戒》出品國為「中國台北」一樣,政治黑手總是愛伸進藝術的襯裙中。威尼斯影展在早期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杯直接就叫「墨索里尼杯」。在第一次中獲最高獎的影片為是《國王是個騙子》。


因此從1938年到1942年間的影展得獎名單,因為皆為政治名單,所以後來都不獲外界承認,1943至45年,甚至因戰爭而停辦影展。威尼斯影展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 但法國的坎城影展也在同年誕生,使威尼斯影展地位備受威脅。


為了和其他影展作區隔,1999年第56屆的影展主席為Alberto Barbera,他更重視當代新電影的鼓勵與提昇,一向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發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等亞洲電影泰斗。一九五一年對黑澤明的《羅生門》頒獎,是西方首次把焦點放在東方電影。


六十年代末,威尼斯影展有了波折,因為政治因素的抗爭,使得原本影展競賽制度遭到廢除,改為觀摩放映性質,但每年世界各國仍有很多優秀作品參展。


八十年代,才又恢復了頒獎制度,且其宗旨是成為<電影作家的影展>參與評審的委員多是國際上深負重望的知名導演,這是威尼斯影展的一大特色,而曾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女主角的中國女星鞏俐,在2002年的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影展,便被推選為影展評委會的主席。 威尼斯影展在經過4年的討論後,也將在最佳影片金獅獎之外,為同志電影設有「酷兒獅獎」(Oueer Lion Award)。「酷兒獅獎」的獎勵影片為參加威尼斯影展的競賽片或其他單元的電影長片,無論是以同志為主題的影片或是片中角色為同志,均有資格角逐。主辦單位表示,他們是在找正確演繹同志角色與主題的電影。


對史上最老牌的威尼斯影展來說,除了現有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義大利這兩年也成立了羅馬影展,而北美最大型的多倫多影展舉行時間,就與威尼斯完全重疊,像李安,就是因為接獲通知《色,戒》有獎,才匆匆從加拿大趕回威尼斯;布萊德彼特是從威尼斯返回美國再轉到多倫多影展宣傳得獎作品。布萊德彼特和凱特布蘭琪雖然獲得本屆最佳男女主角,但都未親自領獎,影展越來越多,如何維繫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對於75歲的威尼斯影展來說未來最艱困的挑戰。

作者:小j

本期焦點-【v.134】 200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