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專訪《花吃了那女孩》導演陳宏一(下)


執導過許多出色廣告與MV的導演陳宏一,即將於九月推出由四部短片連接的《花吃了那女孩》,幕前幕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Q1 :大量裸露與情色往往為電影帶來話題與吸引力,請您談談《花吃了那女孩》私藏海報中吳立琪、鴨子全裸貼身拍海報的一幕,是否會出現在影片中?


A:不會。第三段<夢見相反的夢>是一個異性和同性混雜的故事,它在講一個愛上女生的女生,決定回去結婚,約定幾年再見面在一起。我一直想探討女生跟女生在一起的原因,除了先天上的,應該還有其他更特別的原因,我想可能女生更了解女生,不管是生活上、身體上、慾望或性愛,一是強過異性,才會想要結婚再回來跟女生在一起。


所以在拍第三段時,我們一直在談性愛與慾望,可是,坦白講我不敢把兩個女人扒光,因為我覺得在台灣的環境…(會把大家都嚇到?)可能。那個東西必須要好好讓演員溝通理解為什麼要這樣拍,另外,我覺得那個東西會變成片子的話題,像《色戒》…(大家都注意梁朝偉的屁股,而較少注意到那段床戲在整部故事裡,轉折所佔的重要性與意義),對!會偏移片子的角度和重點,在拍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思考出,怎麼裸而不露,把性愛的關係表達的很好。


拍攝的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投入她們的情境中,為她們挽惜為什麼沒有辦法在一起!到了最後一天,攝影師覺得一定還是要拍一個東西,把兩個人內心的慾望、渴望跟感情表現出來。跟演員討論後,我們決定拍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在她們腦袋裡面,那種印象會不見,就好像被一把火燒掉,就不見了。剪接以後,覺得故事都很清楚,兩人糾纏的關係,與慾望會一直殘留都講完了,所以影片裡就沒有,後來覺得已經拍的這麼美,不拿出來宣傳有點可惜,才做了這個海報。


Q2:請您談談《花吃了那女孩》中的四個房間與主題,在設計與陳設時,您是如何與美術溝通,您最喜歡那一個場景?


A:很難講特別喜歡那一個,但是會針對每段的調子與希望塑造出來的效果跟美術溝通,第三段<夢見相反的夢>,因為我剛好去法國南部拍片,去朋友家,她家真的很美很有藝術氣質,陽光灑進來種了很多植物,從地底一直到天花板,我就拍了幾張照片做參考,<夢見相反的夢>的設定主角就是喜歡畫畫和音樂,有藝術氣質的女同,所以我就告訴美術這個房間要充滿花與植物。第四段<像花吃了那女孩>希望它有點卡通,可是又要寫實,美術剛好去西班牙住進旅館,她就拍了一些照片,有像學校又有點像古巴的房子,我們又加上了一些日本卡通的元素。第二段<看不見攻擊的城市>則是一個很古怪的人,一開始美術提了很多東西都不對,最後,我們找到一張床,中間是透明的只剩下中間的彈簧,還會有點發亮。第一段片子剛開始,我希望美美的,但是更真實很舒服,我找了日本廣告,我希望這個家像日本廣告,可是要很台,我希望它不光是廣告場景而是有台灣的味道,所以是日本廣告加台味。


Q3:音樂的部份又是如何溝通出來的?


A:在拍片前我會先找很多音樂,根據不同的場景與戲放不同的音樂,讓演員知道如何詮釋這段戲,攝影師也會知道她要用什麼樣的節奏與角度拍。在剪接的時候,就可以先用這些音樂完成,再用完成的片子跟配樂建騏溝通,讓他知道那些我希望有音樂,那些部份是要有歌、有唱,那些是配樂。在影片裡每段有每段故事,音樂跟故事可以平行的走,也可是交錯的;平行走,音樂要很好聽,要讓你聽了很有感受,交錯的話,除了調子要對,歌詞也要描寫到演員的心境。所以我會跟作詞的人說,每段故事我所想到東西,讓她們寫下來。


(所以之前曾與這些音樂創作人合作過?)對,香菇之前在《不愛情歌》就合作過了,所以就延續下來做《花吃了那女孩》,只是我覺得她寫的東西太深奧,所以有些東西就交給娃娃與張懸等。


Q4:選擇院線上映的原因,而非發行DVD?您如何面對票房壓力?


A:拍東西你總希望給更多人看。其實,一開始並沒有上院線這樣的想法,只是想証明廣告導演也可拍出有故事劇情的電影,還有段落式的結構也能呈現出好電影。有些朋友看了就建議我上院線,後來我們參加香港電影節,反應比我們預期的還好,有明星也讓觀眾群從高中大學女同往下拉。(有票房壓力?)在台灣上院線有一個好處,可以拿到一些政府的補助,至少能cover一些支出。最主要的還是要賭這樣的東西有多少人會買單,多少人會進場看,也知道之後如果要拍片,要往什麼方向跟觀眾溝通,不是只有在影展放或小眾觀賞,也考驗你跟觀眾的關係,市場的考驗是最殘酷的。


Q5:接下來還有什麼計劃?


A:有兩個劇本在等我做,這片上完快十月,應該是明年,如果有錢的話是最好,沒有的話只好自己再下去硬幹。


Q6:最近看過什麼電影讓你難忘?


A:我很喜歡《頤和園》,我覺得在裡面看到人的生命,然後,我從電影裡面也可以感受到導演。電影裡面那麼多穿幫,他為什麼都可以不管,他有很多Crane(軌道)、Bon桿穿幫他都不在意?像他們在拍六四的,很多鏡頭都是燈光攝影都要跟著跑,穿幫也特別多。我想可能是他沒辦法重拍,可是他就是不在意。像我們拍這部片的時候,因為平常廣告都拍小銀幕,等到放到大銀幕,才發現那邊有Bon桿的影子,這邊有攝影師的腳,只好進後期把它修掉,但是《頤和園》都不管。就是說,我覺得電影沒有一個絕對,沒有什麼叫完美,你把導演的意思和力量表現出來,看了會接收得到。

作者:宜靜

本期焦點-【v.185】 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