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時代氣魄的重現:專訪《阿罩霧風雲》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


李崗認為紀錄片要有向心力、離心力,要抽離,要把人甩出去,一百多年前林家面臨很多重要的抉擇,他們面臨的,也是當今台灣總體面臨的,包括中央、地方、國共……的抉擇。

清朝年間,成千上萬的移民從中國來到台灣,為了爭奪各種生存資源,引發了無止境的械鬥和紛爭,而正值多事之秋的清政府,來台招募阿罩霧以平定太平天國,卻引起其餘文官的不滿,進而參奏……輾轉交織出一段綿延百餘年的恩怨情仇……


由李崗監製、許明淳執導的紀錄片《阿罩霧風雲》,試以現代的影像語言,重構霧峰阿罩霧之林家,這段烽火連年、纏鬥不休的歷史。

李崗表示,幾年前因緣際會認識了林家下厝的林光輝,聽他娓娓道來這段壯烈事蹟,才發現林家歷史真的是精采,而後他又去查閱藍博洲寫的相關著作,發現一般台灣人連霧峰跟霧社都搞不清楚,於是起了將這段歷史化為影像的念頭。

「我想找一種方式,在依循歷史脈絡的前提下,細說林家的故事。」當然,反過來想,若是拍劇情片,大可找商業資金,就不用對考據負責任,也不必那麼寫實。但,李崗一心詳實闡述,體現其恢弘的歷史縱深,最終還是決定以紀錄片形式穩紮穩打。

然而,這段歷史綿延一百多年,事件太多,李崗不想耗費時間去做一個由專訪片段組成的紀錄片,加上學者往往各擁意識形態,於是「戲劇還原」,就構成了《阿罩霧風雲》的敘事基礎。「這個龐大工程,堪稱電影、紀錄片、學界的『三界合作』,也因為初期估不出多少錢,也想而知,挑戰格外艱鉅。」李崗表示:「像很多東西要蒐證,跑遍台灣與北京,蒐羅各類史料。其實台灣學術界很強,史料研究得齊全,這也是劇本的一大難題——由於學者沒有影像跟劇本敘事的概念,往往與編劇意見分歧,加上每個人各有觀點,學界有派系,紀錄片也有路數。」

導演許明淳補充說明道:「考究上當然會難免產生扞格,編劇跟學者的思考模式完全不一樣,一開始,兩邊要有磨合,尤其很多口述歷史,已沒有辦法考證,很難有定論。各方或多或少要妥協,取得導演、編劇、學者都能接受的折衷之道,才不會有太大的爭議。」
一個又一個決定成形的過程,當然也考量到現有的預算跟資源,「當時崗哥要求,電影必須看得到氛圍。以往的紀錄片,是局部鏡頭較多,這回,比較難處理是,帶出大時代的氣氛,往往仰賴昂貴的資本,才能達到效果。」

至於敘事策略上,也必須想出一個方式,去讓觀眾感受到誠意與邏輯,除了戲劇還原的手法,同時,運用說書人旁白敘事的方式,以避開口音考據的問題:「畢竟沒有編劇有能力處理,也沒有學者可以佐證當時的說話口吻。」

擔任過《色,戒》美術陳設的資深師傅李寶琳,這回張羅片中的大量佈景、道具,可謂肩負重任,此外,曾獲金馬獎的陳淑津則向《後宮甄嬛傳》調用服裝,從大陸空運過來,亦用心良苦;演員方面,為了有效維持「戲劇還原」的表演韻味,本片請來蘇達擔任戲劇指導,並有很多資深舞台劇演員出飾要角,正宗林祖密的曾孫則粉墨登場,飾演林祖密。

許明淳表示:「當各類技術人員進來,團隊互相腦力激盪,延伸出各種美學鋪陳。經過長時間推衍,與技術部門討論……電影中戰爭的場景,以很多公仔般的『小人』來體現,棋盤的動畫,也呼應戰略當道的時代氛圍。大家口味被好萊塢養大,再做特效就浪費錢,根據文字描述,去設計,是諸多不得已中,最折衷的方法,也免除了形式轉換過程的中斷……其中,地圖模型,由動畫師做出來,兩個同事,花了兩年,包辦所有動畫。它們要根據實拍攝的,去研究串連,花了很多時間去調整、細修。流程很像劇情片的流程,但某些形式,要用紀錄片的形式去處理。」

李崗笑言:「明淳一整個下來吸收的龐大資料,可以去考博士了。」他闡明《阿罩霧風雲》不是在包裝一個英雄,在他眼中,英雄是由後代來定義,這個人在那個時空,經過一個過程、造成一個結果。英雄狗熊論則流於簡化,「我們不是做教科書、我們要做一個參考書,留空間給下一代思考。面對過去,才看得到未來。」

他認為紀錄片要有向心力、離心力,要抽離,要把人甩出去,林家面臨很多重要的抉擇,包括中央、地方、國共……的抉擇,到現在,這都仍是台灣這塊土地面臨的問題。「真誠比真相重要。紀錄片不代表真相。它跟媒體一樣,怎麼導引你,怎麼下標,全為創作人的心證。有時真相就是沒有真相。現在台灣眼前那麼多事件都拼湊不出真相來,一個一百多年前的事件,怎能奢求毫無誤差?拍紀錄,要冷、要遠,才可能拼湊出全貌,進而體現當時的時代氣魄。」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410】 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