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愛琳娜》賣火柴的男孩與女孩


電影裡的小提琴,可以是女主角愛琳對上層階級的幻想,以為只要會拉小提琴就能擺脫困境,然而現實就像愛琳和俊明坐在小黃(計程車)裡觀賞的「高雄夜景」般,暈黃燈火點綴美麗夜景,隔日天光一亮,才發現美景(幸福)竟是一間間醜陋工廠 (有著賣火柴的女孩的辛酸味道)。

看完林靖傑導演的《愛琳娜》,心情一整個悶。悶,不是因為討厭電影,也不是因為喜歡電影,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定義這部影片,或說該用哪個角度去閱讀它。







愛琳娜》的成品很奇怪,前半場是偶像劇混搭點社會議題,後半場變成社會議題混搭點偶像劇,比重有些「奇妙」;若以偶像劇方式看電影,想婚的愛琳得在有錢公子哥Kevin與計程車司機俊明中做出抉擇,麵包或玫瑰,決定她的未來生活樣貌;然而導演的野心又不在此,隨劇情推演,我們看見社會底層者的困境,包括新移民的思鄉悲情、老人家被丟給外籍看護照料的現狀、政府都更的強勢霸道、面對暴力事件時,人們容易趨於冷漠與怕事的畏縮、想要橋定一些事情,有後台更易於成事、夢想一步登天的人,每日每夜都在閒晃,過一天算一天,可是努力打拼生活的人,也不見得能讓生活得到顯著改善;而電影裡的小提琴,可以是女主角愛琳對上層階級的幻想,以為只要會拉小提琴就能擺脫困境,然而現實就像愛琳和俊明坐在小黃(計程車)裡觀賞的「高雄夜景」般,暈黃燈火點綴美麗夜景,隔日天光一亮,才發現美景(幸福)竟是一間間醜陋工廠 (有著賣火柴的女孩的辛酸味道)







愛琳娜》一片有很多魯蛇,他們各有困境,也走不出困境,不管是遊手好閒的愛琳大哥或是拼半天仍被迫關掉工廠的三哥,或是只能在異鄉唱著思鄉歌曲的新移民,或是因為經濟問題被迫放棄學習小提琴的男孩歐巴馬 (父親的手傷/底層勞工、母親的新移民身分,都讓歐巴馬未來變得難以翻身) 、或是只會畫中國水墨畫卻沒有辦法創造出自己畫風的愛琳父親(走不出自己路子的人生),或是談吐有氣質,穿著打扮光鮮亮麗的Kevin,看似掌控一切,實則只是依附在父親權威(勢力)底下的小木偶,或是忠厚善良老實的單親父親/計程車司機俊明,他的存在點出愛琳的盲點(或說社會的現實面),明明全心付出卻得不到愛琳青睞,因為他不是女孩心目中白馬王子應有的形象。童話書裡的白馬王子都是講話溫文儒雅、長相白皙乾淨、騎白馬帶把刀的人生勝利組,而非一聽到廣播劇就會哈哈大笑,或是在大馬路上為拯救一隻松鼠性命搞的交通大亂的傻子。




愛琳娜》有很多翻轉不了的困境,但它又沒有陷入無解的悲情,反在電影後段讓愛琳化身蒙面女俠(呼應父親喜歡的廖添丁故事),透過音樂融化人心的冷漠,喚醒底層群眾(魯蛇們)的團結情感,深信只要奮力不懈,便能迎來燦爛未來。




(底下會提到結局喔)


愛琳娜》結局落在俊明的廣播說書上,剛好與電影開場形成一個圓,象徵一代傳一代,女兒、父親、祖父,不同世代攜手共構一幅綿延不絕的生命詩篇;《愛琳娜》結局看來正向又樂觀,但,我又覺得影片從俊明的說書拉開序幕又從俊明的說書收尾,他或許真的幸運應徵上廣播電台主持工作,得以在空中放送廣播劇(思想的傳播)、或許終於贏得美人歸,擁有一個全新的家庭。




但,假如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呢?假如所有的幸福都只是俊明的「說書/想像」呢
小人物贏得美女的愛,生下白胖的孩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怎麼想,都像是個吹彈可破的美麗幻象啊。
因此電影片末,愛琳父親從心臟手術中甦醒,那到底是生命強韌不息的象徵,或是迴光返照的苟延殘喘?







愛琳娜》的劇情一段一段分散著看都有意思,但我很難將它拼組成面。
電影之於我顯得冗長,我大約看到愛琳戴著眼罩到不同車廂裡拉小提琴一段,心中開始湧現不耐之情(可是結局又收的詩意);我也不太喜歡導演將兩組太明顯的反差擺在一起比較,就像愛琳跟Kevin搭船出遊時,導演剪入俊明在天橋底下吃著便當的落魄模樣,這樣的比對出現一兩次還不錯,可是次數一多就會讓我受不了。




另外,愛琳父親的愛人阿喜姨,出場次數不少,但阿喜姨對忽然出現在情人生活中的情人優子懷抱著怎樣心情,電影並無多做解釋,多少感覺有些可惜(總覺得阿喜姨這個角色可以更複雜些),但我挺喜歡愛琳父親搭俊明計程車時,他坐在兩個愛人中間,臉上藏不住的快樂神情,像是把「過去/日本」和「現在/台灣」給連結在一起,所有的缺憾與思念與遙想,都在那個瞬間消散,儘管那僅只是個短暫的幸福。







此外,愛琳與大哥、二哥和三哥之間的感情,我也有種看不完整的感覺,明明片中有全家人一塊在KTV高歌的動人畫面,可是兄妹的衝突與怨懟卻沒有獲得明確的解決 (四個兄妹剛巧是四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展現,最後卻都導向近似的「結局/失敗」,暗示階級的難以翻身?) ,或許導演不想落入通俗劇老套,不想用簡單方式來解決所有的衝突。而這又回到我文章開頭的疑惑,我到底該用什麼角度來觀賞《愛琳娜》?




它有娛樂性卻又不那麼通俗、它有豐富的故事線,可是轉折常常來的匆忙突兀,給了我一種導演說了算的感覺(例如珍妮佛的改變)、它提到很多不同面相的社會議題,卻又沒有針對單一問題做更深入討論,因此觀影情緒一直「浮浮的」,不太踏實...。







愛琳娜》劇情雜亂,總覺得電影要看二次才能更理出些清楚頭緒;但影片確實有其顯而易見的優點,例如整齊的演員群戲,戴立忍、陳怡蓉、莊凱勛 、龍劭華、柯叔元、黃鐙輝等人都有精采演出,口條生動而自然,唯獨莫子儀飾演的Kevin,表演跟影片調性不太協調,看的不甚習慣(不過這應該是導演刻意做出的反差);我也喜歡本片點綴的恰到好處的配樂,片尾曲「愛人啊」尤其好聽;導演/編劇林靖傑的對白寫的生猛夠勁又雅緻迷人,影片結束時,銀幕打上:獻給高雄和父親,「愛琳娜」,在電影裡是父親對女兒的暱撐、是父親、兄長、俊明對愛琳的愛的表現;而在現實生活中,《愛琳娜》是導演獻給他親愛的家人與成長土地的真摯家書吧。




後話:



其一,《愛琳娜》裡,愛琳和俊明一邊喝著紅酒一邊觀賞夜景一邊徹夜長談一段,兩人雙雙睡倒計程車內,一覺到天亮,看到這一幕時,我心裡不斷喊著:「俊明,你就這樣把年幼的女兒一個人丟在家裡喔?!」!!!!




其二,觀賞《愛琳娜》前,我都不知道火雞會回應近似音調聲音,看完《愛琳娜》後,我也好想去火雞群中:嘰嚕咕嚕嚕嚕嚕!亂叫一通!(感覺會很紓壓)

作者:hatsocks 【香功堂!!】

本期焦點-【v.502】 201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