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赤道》梁陸二人的格局與障礙


《赤道》動作場面精彩震撼,見血的槍戰戲與驚險的爆破、追逐場面,可以看出導演想要拍出好萊塢式大格局電影的野心,整部電影的故事與氣勢其實相當宏大,融合香港電影的一些傳統元素後,更讓人欣賞。

2012 年,《寒戰》在臺灣上映,當時在金馬影展起跑,宣傳語「香港十年來最好看的電影」氣勢十足。記得當初看完《寒戰》的印象,該片穩健的打造出張力十局的警匪片格局,但就是結尾刻意留下尾巴的懸念讓人著急。但不論如何,梁樂民、陸劍青,兩位新導演,第一次聯合執導電影就創下佳績,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隔了3年,我們沒等到《寒戰》結尾打來電話那位神秘人,卻迎來了另外一場國際競爭危機:《赤道》。

比較《赤道》和《寒戰》兩部電影,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其實在同一個套路中摸索電影風格,就是在警匪交鋒的架構中,加入一些讓劇情更具張力的背景情節。

寒戰》的強項在於扎實緊密的警匪追緝,中間穿插進香港警政系統的內部爭鬥,以警務處行動組與管理組的互相競爭,與香港廉政公署的介入調察,讓觀眾可以感受警政體系中的矛盾與衝突。而在《赤道》中,故事的焦點則成為國際勢力之間互相角力,在跨國問題之中,也強化中國與香港之間的矛盾。

梁、陸兩位導演想要拍正統港產片的決心在之前就已經再三強調,在《赤道》中,各方勢力其實變得更多、也更複雜。《寒戰》中的反派勢力處於陰影中,難以辨清,主要焦點落在郭富城率領的管理組、梁家輝率領的行動組,與李冶廷代表的 ICAC上頭,三股勢力互相競爭。但是在《赤道》中,不只有以張家輝為首的香港警方、池珍熙代表的韓國軍方、王學圻代表的中國政府、張學友則以香港知識份子形象登場,而反派也不再像《寒戰》一樣處於暗處,張震演出的武器走私大盜「赤道」在電影中發展出自己的故事線,讓整部電影變得更加複雜。

可惜的是,雖然故事線複雜,「玩家數量」也比《寒戰》增加不少,但《赤道》沒有玩出國際勢力競爭的醍醐味,電影中最大的衝突點大概是王學圻與張學友飆戲,一方主張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另一方則強調香港問題應該由港人自行解決,可惜這個衝突點只有單場爆發,沒有往下延伸,電影中的文戲不少,但真正在延伸張力的部份卻不多,整體而言稍嫌破碎,抓不到核心。

事實是,《赤道》有絕佳的材料,但是故事線太多、角色太多,反而在動作火拼之間的中場休息時,沒辦法找到明確方向,眾角色各自瞎忙,不論是正派或反派,彼此處理問題的方式沒有交集,各有各的苦衷,卻沒有人有機會說清楚,也讓結尾整合各故事線的力道減弱許多。

題材變大,支線變多,這次梁、陸兩位導演似乎卻沒有足夠的準備去應付這樣的格局擴展。也因此,看《赤道》,似乎是得回頭看各演員的表現,眾演員在故事中表現相當平均,各據一角,沒有人特別突出去搶另外幾個的風采,就是張家輝的演出在電影中還是比較亮眼一些,他把一個形象相當公式化的角色加入了一些特殊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而張學友的演技如以往老練,無奈他在《赤道》中的這個角色特別不好詮釋,回頭想想,還是少了一些細節。

除了演員之外,《赤道》中最讓我喜歡的部份,是動作場面的絕佳編排。《赤道》的動作場面精彩震撼,見血的槍戰戲與驚險的爆破、追逐場面,在這個大格局的故事中承繼了香港動作片最優良的傳統。

眾多演員在動作場面中都有出色表現,張震、崔始源、余文樂,在電影中光是一身酷勁就能抓到觀眾目光,出色的動作設計,更讓《赤道》多出許多可以回味的橋段。

在《赤道》,可以看出梁、陸兩位導演有想要拍出好萊塢式大格局電影的野心,整部電影的故事與氣勢其實相當宏大,融合香港電影的一些傳統元素後,更讓人欣賞。但可惜的是電影走向如上集的《寒戰》一樣,結尾留下大量懸念未解。

上次《寒戰》的收尾方式,不知道該看待成一種留下懸念的敘事風格,或是為續集鋪路,但《赤道》的收尾方式,則擺明是用上下集的電影型態,在沒有事先交待的前提下,容易讓觀眾有被欺騙的感覺。

在一片混亂中,還是能看得出兩位導演試圖帶領香港電影突破僵局的野心,但是明顯尚未成熟。不過結尾想補上一個小小的私心,在《江湖》之後,就對劉德華與張學友主演電影的組合念念不忘,在《寒戰》與《赤道》各自留下懸而未解的謎團之下,就不知道兩位導演的下一部電影有沒有機會乾脆整合兩部作品的架構,讓劉張兩位影帝可以再於大銀幕交鋒了。

赤道》還沒正式上映,評價、票房都仍沒辦法判斷,但如果兩位導演確實有機會繼續往下發展,或許更慎密的故事細節,和真正能在結尾完整處理一個故事的收尾方式,但是必須思考與調整的部份。

作者:橘貓 【橘貓‧夜空】

本期焦點-【v.496】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