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網路評論能殺人


網友隨著電影報導,找出受害者唸過的學校與名字,在不熟一件事情的狀況下做出各種謾罵,結果在抓到兇手之後,這些網友開始互相責怪,明明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謠言製造者…



白???殺人事件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日本小說家湊佳苗的作品第四次被改編成電影(附註1),看過《告白》電影的朋友或許會覺得很震撼,湊佳苗的寫作風格依然延伸到這部作品之中。

個人覺得湊佳苗的作品擅長描寫人性較為負面的部份,對於人性與時事的諷刺相當寫實;這些諷刺在電影中對部份觀眾來說是種笑點,笑得是那些對於人性脆弱、盲點的描述。

還蠻喜歡這部作品的,不管是在描寫人性的寫實、劇情的曲折、懸疑手法的塑造、背景音樂、電影的表現手法上,都表現的很不錯。

對了,這部的電影的海報看起來怎麼那麼像是在賣手機的DM呀。

附註1:另外三部是《告白》、《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與《贖罪

附註2:電影的地點永澤町、時雨谷,不知是否為實際地名?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校園霸凌、網路言論、網路辦案、繭居族


電影用了頗為驚人的畫面做為開端,一名漂亮的年輕女子身中十來刀躺在林中,一開始就抓住了觀眾的眼光。

隨後以電台節目製作人赤星雄治為第一人稱視角,他接到女性朋友狩野里沙子來電,對談中透露出死者與兇嫌的身份,

死者是三木典子,被懷疑是兇手的人是她們的同事城野美姬,於是赤星開始訪談並側錄相關人員。




時事紀錄 & 人性諷刺

這部電影對時事、人性有一定的紀錄與諷刺,這部份雖然較雜亂,但還是想把資料紀錄下來。

沒關係的,只會拍到妳脖子以下,而且會徵求你的同意才會播出。

赤星這樣對受訪者里沙子這樣說的,但鏡頭明明就把整個上半身都拍了進去。

當美姬被列為嫌疑犯時,以往美姬身邊的人接受訪談時,總是談論美姬怪異的那部份,
同事里沙子&榮美說:
美姬是個沒有特色的人、孤僻不受歡迎。

同學說:國中時有個學長把抹布踢到她頭上,結果被美姬詛咒,後來出了車禍。

鄰居說:美姬小時候就會舉行詛咒儀式,還燒了廟宇。


就像之前捷運殺人事件時,新聞也是一直去訪談跟鄭捷扯的上任何一點邊的人,每個人都在盡量挑出鄭捷詭異、奇特之處,試著找出他的「兇殘基因」,甚至包括他去玩卡牌戰鬥店的老闆說,他很常組「青眼白龍」這種攻擊性極強的排卡。(青眼白龍其實在漫畫很早期就不強了)

不知道過了段時間後的現在,大家再去看這樣的新聞會有什麼感想?是對這類新聞嗤之以鼻,還是覺得沒辦法就是會想看這些新聞。

對於社會現象的各種諷刺,看得懂的人就是看的懂,看不懂的人還是不會去思考,這其實不用解釋太多。




不願當第二的國小同學

美姬有個國小同學因為總是被稱讚很美麗,當有天聽到另一個同學谷村夕子也很美時,開始為谷村取綽號章魚(名字音相似)。

這類的人通常在自己的生活圈有一定的地位,這個圈子或許不大,可能是一個班級、一間辦公室,或是網路上某個論壇,在這圈子中有一定程度的被崇拜著;但當某天出現一個威脅到他地位、比他還厲害的傢伙出現時,他就會展開攻擊。

「被拿起比較且比輸」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種難受的經驗,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報復、欺負對方的方法來宣洩情緒。

通常有這種個性的人有些特色,可能是天生的優異條件(家世、外貌),也可能是靠花時間在某個地方待夠久(像是在某公司待夠久),但個性上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受矚目、以自我為中心。

會覺得這種個性其實反應出的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否則是不用靠抵損他人來提昇自我地位的,真正的強者也不會屈就於在一小塊地盤上稱王。

真實的社會上也有很多這種人,他們毫無正當理由的攻擊你,你卻得承受這無妄之災。對於這類的人,若能不接觸就別接觸,若避不開,那就考驗你的處事之道了。




老師對於學生的傷害

台灣對於老師的甄選與錄用,有很大一部份跟學歷有關,而非人品的要求(其他國家可能也是)。有些老師會唸書,但卻做出很多傷害學生的事,小一點的像電影中演的會取笑同學,殊不知這對孩子內心的傷害與造成的陰影會有多大,常常都是一輩子忘不掉的。大一點的則是性侵學生等等。

這些是有辦法改善的,不過很多學校出事時只想息事寧人,或是好老師卻遇到怪獸家長的刁難,說到最後還是必須從人類的整體思想去改變才行。

網路評論能殺人

串穿整部電影想描述的社會現象,就是網路言論。當赤星用暱稱「RED_STAR」在網路上報導案件時,整件事開始走偏。赤星跟電視台本身就不對,警察都還沒調查,自己就先辦起案子來,只聽里沙子的片面之詞,就用這種角度去偵辦案件。

網友隨著電影報導,找出受害者唸過的學校與名字,在不熟一件事情的狀況下做出各種謾罵,殊不知這幾句「去死吧」對無辜的人是多大的傷害。

不只日本如此,之前看到一則史哲維自殺的消息時,底下網友的留言有一堆是「窒息式性愛」、「中天電視台殺人滅口」等等,網路的確是有言論自由,但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自由是越來越被濫用的。對於這些濫用現象,陸續有作品在表達,也是不容我們漠視的狀況。

結果在抓到兇手之後,這些網友開始互相責怪,明明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謠言製造者,這部份只用很簡潔的篇幅,卻做出極為有力的諷刺。




劇中有句對白令人印象深刻,前面大意是說網路辦案怎樣,有網友回:網路製造冤案

這些網路評論壓垮了美姬,她本想自殺的,還在新聞即時報導出抓到真兇的消息。但我想這現象並不是只會出現在小說裡,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狀況。

節目為了效果指揮專家

電視台在做新聞節目時,為了效果,居然指揮專家往特定的答案回答「是有可能的」。

節目差點害死人卻沒對受害者道歉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聞,加害人是出來像社會大眾道歉、為造成浪費社會大眾的時間道歉,而不是像受害者道歉。

赤星沒認出美姬

片尾這段也很諷刺,赤星報導了老半天,結果談論對象出現在他眼前卻不認識。




人們對於他人姓名的不尊重

很多人會去取笑別人的名字,像是「城野美姬」就有「城堡裡的美麗公主」的意思,或是「谷村夕子」音近似「章魚」。

台灣早期也有很多人名字取為俊男、美女、建中,但當名字的主人與名字不符時,就很容易被取笑;網路上甚至有很多笑話是以人名為笑點的。

女生對於「好友說的話」的想像力

美姬同學聽到美姬說到自己正在科長交往時,亂猜測了兩人的關係、男方有怪異的性癖好(舔腳趾得到快感),但事實卻是按摩腳趾。




鋪陳布局

電影在鋪陳布局方面個人也覺得蠻有意思的。

印有S字樣的茶杯

一開始說是篠山聰史科長姓氏跟名字開頭的縮寫,後來才知道是芹澤兄弟。

芹澤兄弟

這個鋪陳很多,一開始以為是典子喜歡的音樂。後來繼續鋪陳有人推了芹澤兄弟其中一名團員雅也害他摔下樓梯。後來得知真正喜歡芹澤兄弟的是美姬,典子是學她的才去買那隻筆,之後還故意去跟雅也交往,這一切都是為了氣美姬(或炫耀)。聽芹澤兄弟演唱會是美姬急忙趕電車的原因。美姬在被推擠中不小心推了雅也。




美姬與篠山科長的關係

這個由榮美說出來的版本、篠山的版本,與美姬的版本都不一樣。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人的記憶是會被修改塑造的,只會保留對自己無害的。

篠山是個不負責又愛佔女生便宜的人(這裡指得是上床),自己劈腿被典子利用後甩了,卻把自己說成有原則、善良不忍拒絕、很受歡迎的樣子。

電影表現手法 & 題材

用水中倒影來表現焚屍畫面

當兇手把酒精糕擠在屍體上時,我就在想導演會怎樣表現焚屍畫面;一般就是選擇由下往上兇手丟出火柴的掉落過程,再不然就是用電腦特效。導演選擇用水中倒影還蠻有意思的。




頗真實的節目畫面

電影製作專題節目的畫面有兩段,還蠻真實的,偶爾轉台轉到緯來日本台,的確就是那種模式。

笑點

電影有蠻多笑點的,大多是對現象的諷刺,像是赤星在訪談里沙子時說不會拍到她的臉,但畫面出現攝影機的小螢幕讓觀眾都看見其實是有拍到的。

赤星一開始都寫拉麵的評價,會附上星等,後來網友對「赤星的報導」給出一顆星的評價。我覺得這是對赤星的諷刺,同時也是個笑點。




對於日本職場文化的描述

電影有描述到的部份:每個員工進企業時會有個前輩帶領。(以我之前工作的經驗比較常遇到的都是剛進公司是為了補離職員工的缺,以至於常常都是這個人丟一點教一點、那個人丟一點教一點。)

對於日本工時過長的描述:篠山常加班到直接在公司睡覺。

對於日本職場上女性勾心鬥角的描述:典子看到前輩穿了某套衣服,隔幾天就去買那套衣服來穿,想證明自己穿那套衣服比前輩更好看。

典子請里沙子吃飯,還暗示她說要互相回報,目的是為了在公司讓里沙子說出這些事。

典子泡茶時故意引起上級注意,讓上級叫她去招待客戶,讓相貌較為平庸的美姬來泡茶。




感想心得

日本電影常常給我一種步調很慢的感受,一個半小時的電影看完感受卻有兩個小時之久;這部稍微也有這樣的感受,但只是很些微的。

電影帶到的社會現況描述很多,我向來喜歡這種紀錄時事的電影,且對人性的觀察與諷刺又很深刻。

諷刺人性的手法對我而言也是自省的機會,並非完全去取笑他人,有時發現自己有那些毛病時也會會心一笑。

懸疑作品(書或電影或其他)若對到你的步調,你就會覺得那部作品很好看,這部電影對我來說還蠻好看的,但是它需要一點點「空白的腦袋」,

電影一開始敘述一起殺人事件,這時您還不知道電影是要走懸疑路線,還是描述犯案過程;若你已經事先知道這是懸疑類型的電影,急忙抓兇手,那就體驗不到這種樂趣了(所以我總是建議大家看電影前別知道太多劇情)。




慢慢的證人都在指責嫌疑犯美姬做過哪些怪異的事,但也有好友跳出來為美姬說話,這時您大概知道兇手可能不是美姬;不過當美姬在用自己角度陳述故事時,又會讓人覺得「美姬還是兇手,但犯案動機不如大家看到的那般膚淺」,這是這部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最後再來大逆轉,帶出真正的兇手是「狩野里沙子」,很有意思,但她(請想像一下柯南的黑影人)的犯案動機似乎沒強烈到非殺人不可才是。

就我沒看過小說,只看過《告白》電影與這部電影而言,會覺得湊佳苗的作品擅長用每個角色來描述一件事,每個人都以他的角度在看事情(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頗有《羅生門》這部電影的味道,看來人性真的是千古不變呀。

作者:闕小豪 【Mr.闕小豪】

本期焦點-【v.453】 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