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父親與兒子


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內心的感受相當複雜,一方面讚嘆於電影帶給觀眾超群卓越的視覺饗宴,另一方面卻好像一開始無法理解這趟旅程的意義的PI一樣,感覺心頭有個結,不過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他透過信仰所能理解到的,必須還要靠經歷才能夠參透。

「為什麼上帝要派祂的兒子為我們受苦?」年幼的PI這樣問著神父,質疑,是他通往真理的最佳道路。

初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內心的感受相當複雜,一方面讚嘆於電影帶給觀眾超群卓越的視覺饗宴,另一方面卻好像一開始無法理解這趟旅程的意義的PI一樣,感覺心頭有個結,不過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他透過信仰所能理解到的,必須還要靠經歷才能夠參透。

從小因名字被嘲笑的Piscine,由於發音太接近“小便”(Pissing),於是便將名字改為古希臘文的第16個字母「π」(PI,中文音譯:派),更以默背出無窮盡循環的圓周率讓人好好的記住他的新名字,從這時起,他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更證明了「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上」。

但隨後,他在教堂中認識了上帝,見證了信仰,卻也有了不少無法理解的疑問,更大膽質疑上帝的「完美性」,神父只是簡單的要他知道「上帝是愛你的」,儘管祂讓人們受苦,或是派祂的兒子來人間來替人類受罪,但祂依舊對人有愛,依舊完美。

只是,PI不只有一個信仰,他同時篤信天主教、印度教、回教,那是一個小孩的崇拜心態,有信仰之形,卻無真正的信仰之意。「信仰就像個大房子,而房子裡有很多房間」中年的PI如此說著,而父親則告訴他做人不該盲目去相信,而需要理性的思考,但對他而言,太過難懂,也難以接受,因為當時的他還是個孩子。

母親給予她信仰的方向,父親則要求他做理性的思考。直至改變命運的那一場浩劫,讓他開始了屬於他生命中的一場超凡旅程,這也才讓人漸漸理解,原來這不只是一個少年從男孩變成男人的過程,更是父子間持續且充滿考驗的對話。

上帝讓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人間受苦,無論是上帝之於耶穌,抑或是上帝之於全人類,那是一種父與子的象徵;少年PI的父親雖沒有和他一同參與這場艱苦的漂流過程,但考驗卻從未結束,因為除了海上的危險,與之同行的還有兇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帕克。

父親藉由物競天擇的殘酷現實,讓他知道自己的幼稚可能讓自己送命,也藉由這樣的現實謀殺了他童年的單純;海上的嚴峻帶來的是內心的無助,而理查帕克則是屬於外在的恐懼,當你面對這樣的考驗,並非單純靠著信仰或信念就可以克服,尚需依靠理性的思考,才能力保自己生存的機會。

但奇蹟並非不存在,當PI質疑著上帝,質疑著這一切,他逐漸理解到父親一直教導他的道理:「理性能帶領你去判斷」,不過旅程中他並未否定掉上帝的存在,因為當旅程結束後,他會了解到這一切不過是上帝給予他的考驗,就好比他從小對於耶穌受苦的疑問,雖然父親已不在了,船難也並非父親刻意造成;但想想,讓他經歷這一切是起因於父親的決定,他所教導的一切更是他在這趟旅程中受到的洗禮,所以當旅程結束後他會說,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道理。

人在無助時會絕望,但每當絕望來臨時卻又伴隨著希望,天堂的另一面也有可能是地獄。而當他從一望無際的汪洋,來到了溫暖的沙灘,一切依然沒結束,他最後要學習的,是放下,儘管沒有最完美的告別,縱使只是一個不回頭的背影,離開的不僅是帶給他恐懼的象徵,同時也是賦予他希望的支撐。那,是屬於父親的背影。

那麼,故事說完了,真相呢?我們知道透過懷疑可以挖掘真相,兩個來自日本調查船難的人對於他的奇幻經歷難以置信,PI便說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一虛一實之間,他們追求的答案依舊未果,僅剩下結果:「他活下來了」。

PI問著年輕作家:「你相信哪一個?」於是乎,又回到了「信仰」的問題,是天意創造了奇幻的經歷,也是人性編造出現實的故事,PI與理查帕克之間衝突卻又相互需要的共存,宛如父親般的讓他成長、理解、思考。也許,父親與PI之間,存在著上帝與耶穌(父與子)的隱喻,而天命與命運之間,又有考驗與自我創造的含意(為自己命名的小男孩)。

唯有理性才能改變屬於外在的世界,但要探索他的內心,則需透過信仰,兩者本是衝突,卻又共生。PI流下了他的眼淚,勾起了他的心痛,因為無論如何解讀,無論何謂事實,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想法,那是一個方向,重點在於「你想要相信的是什麼?」而且,神父不是早就說過了嗎?上帝之所以派祂的兒子替我們受罪,是因為祂離我們太遠了,我們無法親近祂,那麼,這趟旅程之中,兒子,是否更接近父親了呢?

本期焦點-【v.372】 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