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回顧一生,唯愛而已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的結局有力、充滿一個羅曼史該有的悲情遺憾。光看這個結局,就已能夠值得蓋過我們在整個觀影過程之中所有產生過的困惑與跳tone感受。

有沒有可能,在你呼吸生命最後的一口氣的時候,真如別人所說(或者是電影所演的)、一輩子的浮光掠影,就在眼前快速播映一回?

伊朗電影《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以下簡稱《依戀》)電影明顯拍出了三個段落。段落性高,另一方面是意味著電影本身沒有一氣呵成的流暢感。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拼湊而成的《依戀》,用不同的攝影表現法,時而2D平面動畫、時而剪紙裝飾、時而以3D動畫技術融入實拍畫面之中、時而以舞台劇佈景詮釋特殊冥想橋段,造成了總體視覺效果繁複的不穩定感,也因此讓人無法想像故事的結局面貌將會如何。


伊朗導演瑪贊.莎塔碧(Marjane Satrapi)(她的成名電影動畫作品《茉莉人生》=《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也是分段落敘述的一個故事),是個漫畫家,《茉莉人生》便是從她的原著作品翻拍而為電影的。漫畫家一旦有了文學家的思想,那麼其作品是不可能僅被侷限在漫畫這種比小說還要不普遍的媒介上頭的。(例如我最近很喜愛的日本漫畫家,芦原妃名子,她的漫畫作品也被翻拍成為電視、還有電影,漫畫閱讀心得分享請由此進←)《茉莉人生》是從漫畫翻拍而為動畫電影,而《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也是先有漫畫、再有電影的。

《依戀》帶著《茉莉人生》的拍攝風格,難免繼續插入插畫、也難免切割分段。比起《茉莉人生》,《依戀》的風格不再純粹。《依戀》以一個歸鄉結婚,抑鬱不得志的音樂家阿里作為主角,家庭生活與藝術人生無法和諧共存,簡直要將他逼瘋。

故事的第一段,描述某一天,阿里的愛琴壞了,於是他只好到處找琴,上山下海、演出一場『尋琴記』。透過音樂家阿里對於一把琴無里頭的執著,所表現出來的怪癖性格,也透漏了一些買琴情趣,人物個性的刻劃於是變得立體。

《依戀》的第二段,講的是尋琴未果、決心尋死的阿里的死掉的過程。因為電影的片名,你可以很輕易就了解:阿里的自殺工程、一共花了八天。這八天,阿里思考了很多事、也想起了很多往事。每一天,都出現一個課題,例如說關於子女與傳承、例如說關於人生的見解、例如說關於成家立業的往事,還有,例如說關於生而為人的存在意義,他自己到底實踐了沒?

當《依戀》進入第三階段,一切開始混亂。因為絕食而身體狀況開始變糟的阿里,思緒開始分辨不清楚現實與幻境,那些混亂的思維,也將他帶領進入了塵封的往事裡頭,一切竟變得清晰。是的,原來成就起自己的人生、也毀掉了自己的人生的,都是那同一個人……

不論是尋琴、尋死,或者尋愛,主人翁阿里的心智強韌、不妥協也不放棄的個性,讓世界彷彿繞著他旋轉。阿里編織了一個綺麗的小世界,無謂好壞,倒是彰顯了人的靈魂意欲的真實層面。《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以尋琴、尋死、尋愛的三個故事段落,隱射了人類對於生命的各種感知執著的面向,說實在的,也不過是事業成就感、生命意義感、愛情存在感而已。除此之外,尚復何求?

若說食物是身體肉體所必須的養分,那麼人類需要情感餵養心靈、無則心死,說起來也並不奇怪。雖然《依戀》的前半段,故事混雜跳躍,但是這些不成章卻又帶動觀眾心緒的種種片段,卻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強化了最後我們理解主角阿里之所以尋死的認同感,畢竟藝術家選擇一種藝術的死法,堪稱合理,不是嗎?

那個放在阿里心底最深刻的秘密、讓阿里的琴聲永遠動人的一份感情,一旦破滅,那麼即便是再次擁有一把絕世好琴、也再無法拉出動人的旋律。不是阿里找不到好琴,而是在再次拉琴之前,他就已經喪失了的拉琴才能。只因為阿里他對於初戀的依戀,徹底被破滅、瓦解了。

我們的人生價值建構在我們的人生經歷,所有的苦的與甜的遭遇,醞釀成我們所能夠的、所表達的種種,那種後天養成的才華,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解-----當你發現自己所緊握的最後的依戀,原來是孤掌難鳴的一份單相思的時候。這無異是人生之中最殘酷的一個打擊。

《依戀》的結局有力、充滿一個羅曼史該有的悲情遺憾。光看這個結局,就已能夠值得蓋過我們在整個觀影過程之中所有產生過的困惑與跳tone感受。並且我相信導演瑪贊.莎塔碧以後就算不倚賴動畫(管他是2D還是3D)、也是能夠拍出下一個好故事的。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

本期焦點-【v.360】 2012/09/06